关于推进怀柔科学城建设的两点思考
作者:王柏懿

(中科院老专家咨询团)

“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它涵盖着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力军和核心支撑,它以集聚顶尖科研机构、大科学装置和一流人才为特色。2016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明确将怀柔科学城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作为重点推进建设的三大科学城,并定位于“重点突破”。因此,全力推进怀柔科学城建设,已成为北京市建设全国科创中心的重中之重。2017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申报的《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得批准。目前,怀柔科学城作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和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的形态已初露端倪。

在怀柔雁栖湖畔,大约100平方公里的建设范围内,中国科学院大学已先行落户,中科院实力雄厚的空间中心、纳米能源所等研究所已相继落地,力学所、电子所和网络中心等单位的相关科技人员已经入驻,规划布局的“4+5”项目已经陆续开工建设。这4个大科学装置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高能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物理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大气所),和“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生物物理所)。而5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是“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高能所),“材料基因研究平台”(物理所),“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物理所),“先进载运和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力学所)和“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空间中心)。

近日,即2019年10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联合调研了怀柔科学城。蔡奇书记强调, 

怀柔科学城建设理念上要增强国家意识,怀柔科学城规划要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相衔接,强化“科学+城”的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环境。要抓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大科学装置和科技科研平台落地,要抓好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服务配套,公共文化和商业设施要跟上。白春礼院长表示,怀柔科学城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做出的战略性决策,要立足百年科学城的目标,谋划建设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平台。把怀柔科学城打造成为“远看是花园,近看是家园”的梦幻之城。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谋划好怀柔科学城的力量布局和管理运行机制。

如何切实推进怀柔科学城的建设,使它尽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科技综合实力的新高地?这里提出两点思考,希望院市有关部门紧紧抓住一“大”一“小”重点突破,尽早落实“战略规划”大布局,切实形成“宜居宜研”小环境。

建设怀柔科学城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布局。在国家层面上,布局北京怀柔、上海张江与合肥等三个地域,建设全国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中央在科技领域做出的重大决策,北京市与中科院都面临着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怀柔科学城应当在前沿性的重点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跨越发展。按照现有规划,怀柔科学城到2020年的目标与步骤基本是明确的,即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4+5项目)。的确,大科学装置是现代科学技术诸多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条件。但是,学界人士都清楚,高端设备仅仅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手段而已,而且这里仅仅是9套大型装置和平台,不可能囊括前沿学科的全部。这里以物理所和高能所为例,说明如下。

物理所将在怀柔科学城建设一个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和两个集成性平台(材料基因研究平台,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是目前在科学城内布局建设项目最多的一个研究所。然而,大家知道,物理所的研究方向是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和计算物理等。上述1+2项目只涉及凝聚态物理中的材料领域,是物理所现有研究领域的一个小小的方面。高能所将在怀柔科学城建设一个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和一个集成性平台(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是目前在科学城内布局建设项目数量第二多的研究所。我们也知道,高能所是我国大科学装置的骨干力量,拥有一系列大科学装置,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装置、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所以,如果和高能所现有的大科学装置相比,怀柔科学城的1+1项目只是上述大科学装置系列的一个小小分支,无力承担高能所已有的中国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的使命(包括粒子天体物理,粒子加速器物理与技术,同步辐射技术等)。科学城应当是一个或若干科学领域的人才、装置和机构的有机组合。

所以,中科院应当尽早明确怀柔科学城的战略规划。依据目前的设想,怀柔科学城长远建设是考虑“国家实验室”模式。2017年3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国家实验室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组建原则、领域布局、建设目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并提出主要领域为网络信息、能源、海洋、物质科学、空天与人口与健康等。中科院的设想是:着力在物质、空间、大气环境、地球、信息与智能以及生命等六个科学领域上,聚集优势资源、吸引顶尖人才、承接重大研究计划,以期使怀柔科学城成为科学总部高地,逐步产出一批前沿科学和先进技术研究成果,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的战略高地。这里,首先应当是科学研究和人才聚集的高地,才可能成为原始创新的高地。换言之,必须有世界级顶尖人才和世界级研究机构,在怀柔科学城从事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这就涉及到中科院研究所该如何调整?因为国家研究室按研究领域的构成和现有研究所按学科的构成是有区别的,到底是研究所整建制入驻,还是研究室或者研究团队入驻?中科院北京地区的三个园区——中关村园区,奥运村园区和怀柔科学城园区在功能上如何分工?这些均应当从顶层上进行设计予以定位,才能实现最优配置。时不待我,这个 “战略规划”大布局必须尽早落实了。

至于形成“宜居宜研”小环境,其实并非是一个“小”问题。它同样是怀柔科学城建设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之一,因为关系到能否真正吸引到一流人才长期入驻的大事情。从我们对中科院的四个研究所(力学所,电子所,大气所和高能所)的调查结果来看,业已入驻的技人对科学城的服务配套十分不满意,包括交通、住房、子女教育和医疗等诸多方面。甚至,在宜研方面也无法令人满意,机械加工维修、五金零配件、电子器件购置等直接服务于实验研究工作的条件十分欠缺,根本没有可以借阅查看科技书刊资料的图书馆,这些都给研究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而且,当地行政部门以一般性企业模式来管理科研单位,一遇到有活动的情况就要求“停工”很是影响实验的开展。此外,对于大科学装置和研究平台这类非常规装置缺乏特种设备运行规范条例,居民小区紧挨着园区修建没有隔离带,大型设备试验运行起来有时还会受到居民“投诉”。以入驻时间较长的电子所和力学所为例,电子所在2007年就开始建设怀柔园区,目前有两个研究室整体入驻,力学所从2008年开始在怀柔建设“钱学森工程科学实验基地”,目前是“准整体”入驻,所有新建大型设备均在怀柔园区布局,涉及到所有的研究室。然而,十年下来,却出现了入而不驻甚至辞退工作的现象。除了前面列举的工作不便以外,生活不便是主要原因。

尽管北京市和怀柔区为科学城描绘了美丽的图景,例如怀柔区长卢宇国曾对媒体介绍:怀柔要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做好“科学+城”的融合,打造绿色生态、科学宜居的科学城典范,突出科学价值之城、健康之城、创新活力之城、智慧之城、森林之城的特点。然而,入驻的科技人员实际面临的却是没有文化设施、没有好市场、没有图书馆、没有好学校、没有好医院、没有好住房的景象。他们说,“虽有北京实验二小和101中学强力入驻,但师资没有根本性改变”,“ 无论综合类、专科类还是儿童类,基本上是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了的状况”,“住房未明确任何优惠政策,年轻人选择在怀柔安家的很少”。所以,已经入驻的科技人员呼吁:“真正能够快速落实一些有关教育、交通、住房的基本需求,使他们能够留下来,并吸引更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确,画饼不能充饥,规划必须落地。仅以子女教育问题为例,电子所的情况是:“很多曾经已常住怀柔的科研人员因小学教育问题纷纷返城,打算常住的基本没有了”,这些人不得以离开了研究所而另谋职业。尚在科学城从事建设的大气所科研人员则说,“科学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科研人员的医疗、住房和子女上学问题,真正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这些情况应当引起北京市和怀柔区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这里再着重谈一下交通问题,这是怀柔科学城在近期(建设期)和远期(运行期)都必须解决的最实际问题。今年8月开始在怀柔科学城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项目的高能所反映:“”目前从我所(玉泉路)乘坐市内公交到达HEPS施工现场的时间成本太高,单程需要4个小时”。而已经入驻的科技人员反映:“怀柔出租车少,公交不方便”,“车辆频次少、运营时间短、站点太稀落”,特别是和中心城区没有便捷快速连接,“来回通勤时间长,影响工作效率”。从北京市、怀柔区的交通规划来看,拟定要新建的通怀路、快线S6似乎主要是解决怀柔和副中心的连接,而拟定新建的城际铁路联络线和京沈客专等似乎也和入驻人员强烈呼吁的快速轻轨(地铁)交通有距离。据悉,北京市发改委透露,相关部门正在加紧规划研究三大科学城之间互通直达的快速联络交通,实现怀柔科学城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之间的快速连接。这才是真正为“三城一区”建设所做的规划。特别是怀柔科学城的学科建设,现在和将来,都无法脱离中科院建在中关村园区和奥运村园区的各个研究所,必须有这样一条快捷的直达通道。希望北京市尽早实施这个规划,实现科技人员“轨道通勤时间提高到1小时以内”的愿望。

“以人为本”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原则。政府有关部门在推进“三城一区”建设过程中,要做好服务者、管理者,以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标准,将着眼点放在提升区域生活保障水平上,让入驻科技人员放心、安心、尽心地工作生活并专心地解决科学技术问题。在中国科学院建设的历程中,张劲夫曾提出“我们就是为科学家提鞋拎包的”,胡耀邦曾提出“要解决科学家的五子登科问题”(“五子”为房子、妻子、孩子、炉子和车子)。新时代面临着新场景,但是承袭老一辈政治家风范,依然是做好科学城管理经营的法宝。

以上是我们对建设怀柔科学城的两点不成熟的思考,供有关方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