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能量”讨论
投稿人:杨明昆 王严学 杨昭国 投稿时间:2015-02-27 09:36 访问量:

摘要: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一个“三维空间”:如果受到来自“第四维度”的引力影响,也可以被“第四维度”“封闭”,形成一个“四维空间”:“球柱体”。“暗能量”只是“第四维度的引力效应”,并不是我们在“三维球面”内,可以“找到”的“实体物质”——是“不可见的”。不是宇宙“膨胀”或“收缩”,而是物质(天体)在这个“固定的空间”(“三维球面”)内的“扩散”或“聚集”。

关键词:空间封闭;三维球面;暗能量

1.“宇宙空间”

我们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三维空间”:如果受到来自“第四维度”的引力影响,也可以被“第四维度”“封闭”,形成一个“四维空间”:“球柱体”。

因此,可以认为全部的“宇宙空间”就是一个“特殊的”“圆柱状空间”:以“三维球面”为边界,即P0点的“视界”的“球柱体”:“底面半径为Rs、高为2πRs(π为圆周率、Rs为“第四维度中心质量的史瓦西半径)的‘圆柱状空间’”,不过,只是该“圆柱状空间”的两端是重合的。[1]

图1

图2

2.“暗能量”

2.1.“不见”“暗能量”

“高维度”可以对“低维空间”进行“封闭”。但是,“低维空间”对于“高维度”来说,只能感觉到“高维度”的“影响”,却不能“看到”“高维度里的物质”。

比如,生活在“三维球面”上的人们来说,由于“高维度”——“第四维度”的“质量”“封闭”了这个“三维球面”,使得“三维球面”上的所有“物质”都具有了“同向同速”——都向同一个方向(沿“测地线”)、都以“光速”运动,因此就认为是一种“充溢空间的、增加宇宙膨胀速度”的“能量形式”,并且是“各向同性,密度非常小,不与通常物质发生任何除引力之外的已知的相互作用(即电磁、强、弱相互作用)”。但是,我们在这个“三维球面”里却无法看到、摸到、测到“第四维度里的物质”:谓之“暗能量”!

因此,可以认为:“暗能量”只是“第四维度的引力效应”,并不是我们在“三维球面”内,可以“找到”的“实体物质”——是“不可见的”。

2.2.“可见”“暗能量”

由于“光速物质”形成的“能量球面”或“球状能量”对球面或球外的作用力,与其集中于球心一点的作用力是“等效的”。即“能量球面” 或“球状能量” 对球面或球外的相互作用是以一个“整体”呈现的——相当于全部集中在球心(另文讨论——笔者注)。[2]

图3

如果上述中的“第四维度”的“能量物质”,全部均匀分布于“三维球面”——“三维空间”之中,那么这些“能量物质”对“三维球面”——“三维空间”中“物质的作用”,与全部集中于“第四维度”—— P0点的“作用”是“等效的”。因此,“三维球面”——“三维空间”上“特殊的”“光速物质”,也可以产生“暗能量效应”。

所以,也可以认为:上述中的“第四维度”的“能量物质”,实际上就在“三维球面”——“三维空间”之中,它可以使得“三维球面”上的所有“物质”都具有了“同向同速”——都向同一个方向(沿“测地线”)、都以“光速”运动,是一种“充溢空间的、增加宇宙膨胀速度”的“能量形式”,并且是“各向同性,密度非常小,不与通常物质发生任何除引力之外的已知的相互作用(即电磁、强、弱相互作用)”。由此,“暗能量”作为“特殊的”“光速物质”,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中,是可以“存在的”。

3. 不是“宇宙膨胀”,而是“物质扩散”

我们所在的“空间”——“三维空间”——“三维球面”,满足“同点同时、同向同速”的条件,所以天体之间的运动符合“哈勃定律”,产生了“哈勃常数效应”。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由于宇宙是“有限无界”的“球柱体”,当宇宙年龄“超越‘三维球面’的‘赤道’”之后,就会越来越显现:“蓝移现象”。

因此,不是宇宙“膨胀”或“收缩”,而是物质(天体)在这个“固定的空间”(“三维球面”)内的“扩散”或“聚集”。

图4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扩散”或“聚集”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由于从“一点出发”“物质”所“划过”的“空间”,一直都在“逐渐扩大”——所以这个“普通物质划过的空间”会“一直膨胀”。并且,由于“速度分量的大小不变”,随着时间的延续,参考点P与“极点”的距离r越来越大,那么“哈勃常数”H0=v/r将会“越来越小”,还将变为“负值”——发生“蓝移”。

4.“洛伦兹因子”

由于光速c是最大速度,而“大爆炸”中产生“物质”的“同向同速”的“速度分量”就是“光速”,因此“视向速度”v1应该是光速c的一个分量,同时在“横向”(与“视向”垂直)上也有一个“分量”,其大小为v0=√c2-v12。这一点可能是洛伦兹因子1/√1-(v1/c)2 产生的“根源”。

图5

 

参考文献:

[1]产生 “哈勃常数”的“空间条件”.(作者的另一篇文章).

[2]“光子球面”对“引力”的“屏蔽效应” .(作者的另一篇文章).

[3]相关资料请参考《“哈勃常数”与“空间封闭”

杨明昆、王严学、杨昭国期待您的交流与讨论  ygyz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