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与制药
量子力学应用 人类疾病的诊断和个体患病机率探讨
投稿人:曹子 投稿时间:2022.01.13 10:57 访问量:

量子力学应用

人类疾病的诊断和个体患病机率探讨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   曹正余   

量子力学爱好者   张亚明    张冠豫

量子力学   人类疾病   诊断  个体患病机率

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分析以中间状态生存的人类,机体疾病的诊断临床上必须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综合评估确定。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到人体引起一系列变化,在宏观和微观状态中发生,最终是否发病,机率多少,以个体来说要么得病,要么不得病。

 

1【人类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分析人类的生活状态应该是中间状态,即生活在宏观状态又生活在微观状态,这就导致了引起疾病发生的病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认知性和不可认知性。宏观状态主要指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和部分内环境,微观状态主要指内环境和部分外环境。内外环境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人类机体,机体不能抵抗病因所致的损伤就使得机体产生疾病。

1.2.1人类机体本身具有损伤与抗损伤的能力

人类机体在多种病因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是原始致病因子引起的,和/或连锁反应中继发出现的损害性变化;也可是对抗这些损害的各种反映,包括各种生理性防御适应性反应、应激反应和代偿作用(形态、机能、代谢代偿等)。

在损伤和抗损伤反应过程中导致了很多疾病不断发展演变。

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可互相转化。

人体是一个整体:当多种病因作用于机体,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个过程中可引起全身性的损伤。

1.2.2因果交替

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类机体后引起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致病原因引起机体发生另一些新的变化。结果有二个1、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可使疾病不断恶化,最后死亡。2、良性循环(benign cycle):疾病得到控制,机体康复,好转,痊愈。

2【人类机体发生疾病的测量和诊断】

2.2.1【人类机体发生疾病的测量和诊断】

临床上,我们根本不知道患者什么时候患病?第一发病时间是什么时候?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组织结构破坏到什么样的程度?功能破坏到百分之几?机体就一定要患某种疾病?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临床上我们对患者疾病的认识,也就是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只能从以下方面获到:

1、 患者对自身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认识也就是意识到疾病是否发生。

2、 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做相关的体格检查

3、 有关实验室的检查

这就相当于通过测量,判断患者是否患病即明确诊断。

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先患者感胸部疼痛,立即到医院就诊,医师进一步询问病     史, 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做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必要时冠脉造   影确定是否是急性心肌梗死。

2.2.2【人类机体发生疾病的机率】

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理想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争议。

按照量子力学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理想实验,人类生活的状态与薛定谔的猫非常相似,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发生了一系列改变,这些改变过程中有些是量子行为。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

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实际上这是一个转化的问题,即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在机体中发生一系列变化,大部分是遵循微观状态的量子学理论,这种变化要让我们自己意识到必须通过测量使微观不确定性变成了宏观确定性,也就是微观状态的变化在宏观状态的表现。微观规律和宏观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我们评估患者后得出结论,要么患者得病,要么不得病,对于患者个体患病机率50%。

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患者和家属质问:我是发病机率中的百分之几?治疗效果又是百分之几?最坏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是百分之几?这个问题即简单又复杂,按既往的理论我们会说可能是30%或70%。实际上对于个体,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这就是现今在疾病治疗方面提倡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