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风寒感冒发病机理和中医防治的思考和探索
投稿人:吕雁南 投稿时间:2024.02.21 13:05 访问量:

风寒感冒,人人常见病,又称百病之源,危害人类健康,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作者认为:风寒感冒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失衡的疾病。供科研参考验证。

风寒感冒是指受外界寒凉,引起的疾病,症状:1.鼻塞流涕,打喷嚏,流眼泪,咳嗽。2.畏寒,无汗。3.呕吐,厌食,消化不良,腹泻。4.咽喉肿痛,发炎。5.全身无力疲惫酸痛,头痛,胸闷,精气神严重不足下降等。

人体植物神经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自动调控体温高低和排汗量多少、神经递质和内、外分泌物质释放量多少、脏腑功能强弱等。植物神经又称自主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支配。例如:风寒感冒的鼻塞流涕、流泪和无汗等。以下对风寒感冒症状与植物神经的关联,分别说明分析。

1. 鼻塞流涕:鼻黏膜血管受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血管扩张充血,腺体分泌大量液体,形成鼻塞流涕症状。打喷嚏:鼻黏膜受刺激作用,引发打喷嚏现象,激发鼻部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充血现象暂停,腺体分泌液体现象暂停,鼻塞流涕症状暂停,呈现短暂通气现象,之后又呈现鼻塞流涕症状。流眼泪:眼泪腺体受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眼腺收缩排泪,呈现流眼泪症状。咳嗽:受风寒作用,白天活动时,受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作用,支气管过度扩张,分泌黏液,引起咳嗽;白天和夜间休息时,受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作用,支气管过度收缩,直径缩小,分泌黏液,引起咳嗽。小结:受风寒作用,人体正常体温降低,引起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和抑制,整体失衡失常,鼻眼部的血管和腺体受到影响,呈现鼻塞流涕和流泪症状;支气管直径受到异常扩张和缩小影响,分泌液体量增多,呈现咳嗽症状。

2. 畏寒:受风寒热胀冷缩作用,肌体表层肌肉组织和微血管直径收缩变小,通过血流量减少;同时,小动脉血管受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直径收缩变小,通过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细胞氧化放热反应减缓,体表温度微降,呈现畏寒症状。无汗:受风寒体表温度下降,汗腺受交感神经兴奋抑制作用,排汗功能呈现障碍,呈现无汗症状。另外,感冒病毒具有破坏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可导致汗腺排汗功能失常。

3. 呕吐,厌食,消化不良,腹泻:胃肠蠕动、分泌各类胃酸、胆液、肠液等功能强弱,受副交感神经系统调控。受风寒作用影响,副交感神经系统呈现异常兴奋和抑制等失衡失常状态,胃肠、肝肾、脾胰等脏腑,功能失常失衡,表现呕吐、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4. 咽喉肿痛、发炎:受风寒作用,咽喉黏膜血管受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作用,血管扩张充血肿涨,咽喉部肿痛。风寒感冒中后期,病原体、病毒乘体虚侵入,咽喉部肿痛、发炎。

5. 全身无力疲惫、酸痛、头痛、胸闷、精气神下降不足:人体内、外分泌系统功能,受交感和副交感系统兴奋和抑制调控。受风寒作用,首先,消化系统受异常副交感神经影响,各类消化液分泌出现异常,营养物质吸收严重不足,同时,脏腑功能表现异常。其二,受内分泌系统紊乱作用,各类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和释放出现紊乱,导致细胞氧化放热反应障碍,微循环不畅通,细胞氧化反应生成生物电不足,呈现全身无力疲惫、胸闷等症状;其三,肾脏受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后,肾动脉血管收缩变细,血流量减少,过滤排尿功能下降,血液中尿酸等有害物质增加。同时,细胞氧化反应合成的乳酸等有害物质堆积在体内,呈现全身酸痛、头痛、胸闷等症状;最后呈现精、气、神下降不足状况。

综合上述,受风寒作用,人体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异常紊乱,内、外分泌系统发生异常紊乱,血液微循环系统功能发生障碍,细胞氧化放热反应功能发生障碍,脑、肌肉和脏腑功能发生障碍,自动调控体温和排汗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风寒感冒各类症状呈现,人体综合体质大幅下降,容易引发其它疾病。

中医防治风寒感冒基本原理:利用中药、气功等方法,调控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实现人体整体功能平衡、中正、平和健康状态。

中药防治风寒感冒。常服用热姜糖水、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等。其中有效药物:1.姜:具有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恢复和促进皮肤汗腺排汗,同时,具有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抑制胃部过度蠕动,防治呕吐等症状。功效:解表发汗散寒等。归经:肺、胃、心、脾等。性热,味辛。2.柴胡:解表发汗药,促进皮肤汗腺排汗。归经:肺、肝、胆等。性微寒,味辛、苦。3.麻黄:解表发汗药,促进皮肤汗腺排汗。归经:肺、膀胱等。性温,味辛、微苦。4.防风:解表发汗药,促进皮肤汗腺排汗。归经:肺、脾、肝、膀胱等。性微温,味辛、甘。5.桔梗:宣肺、镇咳、化痰、利咽。归经:肺、胃等。性平,味辛、苦。

作者认为:1.中药的解表发汗原理:兴奋交感神经,恢复正常汗腺分泌汗液,恢复正常微循环,恢复正常细胞氧化放热反应。2.中药归经原理:中药的归经,是指中药对特定的脏腑,具有调控功能强和弱作用,即兴奋或抑制相对应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后,实现归经脏腑功能强或弱的调控,例如,姜:归肺、胃、心、脾经。指姜对肺、胃、心、脾,具有特定的医疗调控强和弱的功效。中药的性、味原理:3.中药的性、味原理:指中药调控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的强或弱程度,实现调控特定脏腑功能强或弱的有效程度,例如,姜:性热味辛。指对肺、胃、心、脾具有较强的调控医疗功效。又例如,.防风:归肺、脾、肝、膀胱经。性微温,味辛、甘。指防风对肺、脾、肝、膀胱具有较弱的调控医疗功效。即中医辩证医疗根据,中药的药效对症和强弱分类根据。

气功防治风寒感冒。结合作者气功经验认为:古人称气功为吐纳法,即呼吸技术方法,有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采用胸部呼吸肌有力收缩和放松方法,产生气感现象,有效提高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胸腔内心、肺内脏功能,恢复汗腺排汗等功能,缓解鼻塞流涕、流泪等症状。腹式呼吸法:采用腹部肌肉有力收缩和放松方法,产生气感现象,有效提高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腹腔内肝、肾、胃、肠、脾、胰等内脏功能,恢复其内、外分泌系统等功能,缓解风寒感冒其它不适症状。气功的气感现象,实质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的表现,体外具体表现为鸡皮疙瘩现象,即立毛肌收缩结果;体内感觉脏腑发热;同时感觉到放电(气功称为气血运行)现象,即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生物电传导和释放神经递质过程。气感现象对恢复提高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治风寒感冒,具有积极和有效的医疗功效。同理,针灸、拔罐、按摩等中医防治风寒感冒基本原理相同。

气功“一阿深呼吸法”:1.吸气:用2秒吸气至最大肺活量。2.用5至8秒向外呼气,呼气时,采用缓慢、匀速、有力轻声念“一”或“阿”,并保持胸和腹腔内具有一定压力(小于140毫米贡柱,有脏腑疾病禁用此法)。风寒感冒初始感觉寒冷时,即出现首次寒战或喷嚏时,采用“一阿深呼吸法”,连续做50次左右,感觉背部、胸腹或全身微热微汗时,可有效防控风寒感冒发生,“一阿深呼吸法”之前,喝杯热水,两项合用,防控效果更佳。

作者之前文章提出,中医基本原理: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兴奋和抑制特定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实现调控调理特定的脏腑功能强和弱,恢复人体整体生理系统平衡、中正、平和的健康状态。中医防治风寒感冒的基本原理,再次证明了中医基本原理。

作者认为:风寒感冒是人体生理系统整体功能发生紊乱的综合疾病,风寒感冒的各种症状,均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和抑制的失衡失常,存在密切关联。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和康复过程,就是调控调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恢复人体生理系统整体功能平衡、中正、平和的健康状态,也是中医治疗和调理脏腑功能强和弱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