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学
大脑的判断机制
投稿人:唐飞 投稿时间:2024-09-27 09:29 访问量:

之前我说了,大脑是用双重数据分析机制进行信息处理的,这种机制,可以完美的解释大脑的思维和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然后我们大脑的思维判断,也是很特殊的,大脑的行为判断还好,基本都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模拟,但是大脑的思维判断,人工智能是完全模拟不了的。 

我们大脑的思维判断,存在一个很特殊的判断机制,就是大脑不更改记忆内容的情况下,可以修改我们对记忆判断!

就比如,你有一个女朋友,你跟她感情很好,可是有一天,你发现你女朋友背叛了你,这时候,你痛恨她,埋怨她对感情的不忠!你恨她。

可是,你后来仔细了解,你发现,你女朋友没有背叛你,完全就是你误解了,这时候,你知道是自己错了,你不仅不恨她了,不埋怨她了,还会觉得自己真该死,居然误会了对自己那么好的女朋友!

这里面就有,记忆的内容是不可更改,也不可抹除的,但是记忆的判断,却明显变了,你开始是恨你女朋友的,但是后来,却改变成不恨她了,大脑要如何做,才能不改变记忆的内容,却改变了记忆的判断呢?

如果你们认为,这判断的改变,是因为对女友的记忆,增加了某些内容了!那我就再举一个例子!

再比如:你父母从小对你要求非常严苛,你受不了这种压力,导致你恨你父母,导致你叛逆!

你没有跟你父母化解这种矛盾,可是,当你年纪大了,自己也做了父母,你对自己孩子,也是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对自己孩子也总是要求很多,希望孩子将来可以有一番成就,这时候,你突然感悟到你父母当年为何对你这样,你没有跟你父母去调和这种矛盾,但是你突然理解了父母,不再恨他们!

这种判断的改变,又怎么解释?如果你们认为判断的改变,是来自记忆的增加或者减少,那这种感悟,对父母的记忆,没有任何增加,也没任何减少,并且记忆也没做任何改变,可是为何我们还是改变了对父母的记忆判断?

大脑的思维判断机制很另类,要解释这个机制,就要引进双代码源的信号结构。

我们大脑的判断,千变万化,但是总结起来,其实我们的大脑只有两种判断。

第一种:直观数据判断。

第二种:非直观数据判断!

什么叫直观数据判断?就比如你的好朋友张三,那我问你,张三胖吗?张三长的丑陋吗?张三高吗?等等!

这种判断,我把它叫做直观数据判断,为什么叫直观数据判断,因为这种判断,是你看一眼、听一下,摸一下就能判断出来的!是非常直观的。

大脑还有一种判断,叫非直观数据判断,这是什么判断?

就比如,你跟张三感情好吗?张三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张三贪婪吗?

这种判断,就不是你眼睛一眼看出来的,也不是你一摸,就摸的出来的,这种判断,是要你跟张三长期相处之后,才能慢慢的判断出来的,这个,就叫非直观数据判断!

如果你们仔细分析,还可以发现,直观判断,跟我们记忆的内容有关,非直观性判断,则跟我们对是非的认知有关。

如果你们再仔细分析,我们的记忆内容,来自感受器对信息的接收,我们对是非的认知,根源是来自效应器对信号的效应反应。

非直观判断是如何同时产生的?为什么大脑可以做到不改变记忆内容,却改变记忆的判断?

其实这看似复杂的问题,用双代码源的信号结构,就能轻松的破解以上谜题!

什么叫双代码源信号呢?

就比如拍一部电影,电影拍好了,整部电影,是一个信号源,但是电影要在不同的国家上映,就要不同的配音,这配音,又是一个信号源!

就比如电影《长江七号》电影原版是粤语,这电影要在国内上映,就要配音国语。

这国语版的《长江七号》,它是一个信息,但是它的内容,却来自两个信息源,一个是粤语版的《长江七号》,一个是配音演员,两个信号源合成了国语版的《长江七号》。

这国语版的《长江七号》,我就叫它双代码源信号。

我说的双代码源信号,就是指由两个信号源组合成的新信号,但是组成的新信号,又不会篡改原信号的内容,这种就是我说的双代码源信号,我们的记忆,就是采用了这种双代码源的信息结构,所以才能做到不改变记忆内容,却可以改变记忆的判断,同时也可以解释,直观性判断和非直观性判断是怎么产生的。

双代码源的信号结构,自然是同一个信号,一定有两个判断,这两个判断,就是直观性判断,和非直观性判断!

那非直观性判断是怎么来的呢?这种会延迟的判断,这么奇怪,大脑是怎么产生的?

因为双重代码信号,信号源是不同的,而且两个信号源也不是同时出现的,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出现,我们记住了一个信号源的信号,另外一个信号源的信号,就需要慢慢植入,从而出现一个非直观性的信号源。

这道理像什么呢?

就比如我们我们手里有一杯水,我们再往水里滴入一滴墨汁,水是早就在我们手里的,而墨汁是后滴入的,墨汁滴入到水里,墨汁要跟水慢慢融合,就会有一个过程!

同样的道理,我们大脑有一个信号源的记忆,另外一个信号源的数据,要融入到这个信号源里面,就要一个缓慢融入的过程,正因为有这个融入过程,大脑的一个判断,就会出现延迟性,这就出现了一个非直观性判断!

那大脑为什么用双重代码信号呢?

记忆,是大脑对环境一些特殊的人、事或者物的标记,这里面,就存在两个信息源,人、事或者物,这是一个信号源,标记,又是一个信号源!

就比如,我们看到一条狗,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了狗,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条狗凶不凶,不知道狗咬不咬人,不知道这条狗是危险还是不危险的东西,这时候,信号是没标记的,这狗就是信号源1,也就是记忆的内容。

可是我们靠近,狗冲过来,咬了我们一口,我们身体疼,身体疼的信号,反馈给大脑,大脑就要标记,这条狗是条恶狗,很凶的,这就形成了标记信号,也就是信号源2,信号源2要植入已经存储在大脑里的信号源1里面,这样,就会形双代码源信号!

我们的记忆内容,就是信号源1,我们对记忆的判断,就是来自信号源2,大脑只要改变信号源2,就可以改变对记忆的判断,这样,大脑就可以做到,不改变记忆内容的前提下,改变对记忆的判断。

总的来说,其实大脑就是在无脑生物的基础上,进化出了一个对环境特殊事物做出标记的一个生物结构,根据生物当前处的环境信息,再结合大脑标记的信号,让生物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是我们大脑认知的基本功能。

但是这标记信号,是类似地图那样,经过提取、简化、标记的信息,这种信息,是不能跟当前环境信息直接对接的,这道理就跟我们看地图一样,所以大脑要用双重数据分析模式来分析信号!

而我们的记忆,是对环境信息的一种标记,这必然存在两个内容,一个是环境信息,一个是标记信息,所以记忆还要用双代码源的信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