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学
人口规模极限的生物学理论
投稿人:马列光 投稿时间:2024.03.25 12:33 访问量:

2024年3月20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100年全球生育率的急剧下降,将使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无法维持现有的人口水平,也就是说人口的减少将是历史趋势。

虽然人类学和人口学都认识到了这个现象,但是当事实终于出现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关注。如何解释这个现象?自然科学理论是没有跟上的,主流人口理论也解释不了。

一,传统观念的局限性

包括西方学者对人在地球上的存在有自然平衡说。人类有能力在地球上独大,瑞典博物学家林奈(1707-1778年)认为:“猎逐海洋中最大的鲸,陆地上最凶猛的老虎和狮子,但人类同样得遵循至高的平衡法则。在人类繁殖过快的地方,更容易出现传染病,而人口过密的地方,常有战争肆虐。”*注*(沃尔夫.勒佩尼斯著,李焰明译《何谓欧洲知识分子》第26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林奈所述平衡论实在太经验化了,而且他还表述了宗教思想,认为宇宙意义不言自明,无需追问,只要敬仰上帝就可解除人口问题的焦虑。

马尔萨斯(1766-1834年)于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对自然平衡说提出了挑战,人类与自然自动平衡关系将被不平衡的增长关系打破,人类无节制的增长会带来自然灾害。马尔萨斯认为,如果承认食物为人类所必需,并且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那么人口的生育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人口若不加抑制,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仅仅以算术级数增长。

20世纪70年代初,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出版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把人口增长与资金、粮食、不可再生资源、环境污染结合起来,指出人口和工业资本的指数增长将使工业社会面临各种困境,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等等。若不能够自觉抑制人口和工业资本的增长,社会经济将因过度增长达到极限,在人口和工业生产两方面出现不可控制的衰退。

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各国人口出现较快增长,特别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成为当时关注的焦点,随着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婴儿死亡率下降,“人口爆炸”成了热词,因此就有了控制人口增长的说法,签于人口增长的压力,从7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开始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和增长极限论并没有在实际中得到验证,因为,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出现了自律性的根本变化。更多的国家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出生率低于人口稳定的水平。对于出生率为什么会下降,人口转变理论从宏观上给出了解释,认为经济发展会导致生育率下降,经济发居然是“最好的避孕药。”

但是,生育是个体行为,仅仅从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还不能解释个体行为,因此,有人从人角度解释出生率下降的原因,认为理性人的生育意愿建立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基础上,如果抚育孩子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生育的意愿就会下降。

如果承认婚姻与生育观念的转变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是不利于生育的转变,为什么不向提高生育率的观念转变,老是纠缠这些问题,总是无解。

二、人口规模极限的生物学理论

生物学原理是一种从生物学观点来解释人口现象的学说或流派。特点是把人口现象看成是生物现象,认为人口发展从来就是由生物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美国生物学家R.珀尔、意大利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C.吉尼等。斯宾塞的《人口理论》(1852)、《生物学原理》(1864~1867),珀尔的《人类生物学研究》(1924)、《人口生物学研究》(1925),吉尼的《新有机体物》(1927)等,是生物学派人口理论的代表作。

人是生物体,因此,关于人口总数为什么会下降,应该在生物学上寻找原因,下面提几点新观点,这些观点是基于生物学的自我设限理论。

1,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导致人口出生率自然地、趋势性下降。

人口预期寿命与出生率反向变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出生率下降,反之,如果出生率高,那么人均预期寿命下降。这是一个统计规律。因此称为人口规模极限的生物学观点。

那么什么人口规模是极限规模呢,简单讲就是出现全球低生育率以后的人口规模就是极限规模。也就是说,从全球性、趋势性来讲规模,不特指一个国家和一个局部地区出现的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情况。只要出现趋势性、持久性,并且不可逆转性的改变,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当前的人口规模是趋于最大量极限的人口规模。

在讲述人口数量的极限时,我们把社会经济环境不变,做为基本条件,如果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人口数的最大限度规模才会改变。从社会经济环境状态来看,在工业化之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口的数量受限于社会经济环境。工业化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物质丰富,食品供给充足,医疗和饮水、居住、娱乐条件更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

现在,我们又进一步指出,人口规模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与其他条件无关,而是与生物规模本身有关。再进一步地我们说:随着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增长趋于极限,并且因出生率下降而出现趋势性地下降。这种下降是长期的,难以迅速改变和扭转。

2,个体生命的长短变化导致后代群体数量的变化

以个体寿命与群体数量相关联的自我设限方式,加深了我们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认识。我们曾认识到个体的死亡是为了保证群体的延续,个体的衰亡对群体换代和进化有着积极意义。现在我们还认识到个体生命的长短变化也会导致后代群体数量的变化。

如果有一天,人类发明了长生不老的技术,人人都可以如同神仙活到万年、百万年,那么人类将永无后代,因为不死就不会有新生。生生死死,代代更替,周而复始的基础是生命具有的新陈代谢规律,如果新陈代谢逐渐变得缓慢起来,或者说由于上一代生命体平均寿命开始延长,生命体本身就会启动减少下一代数量的功能,自我限制种群的繁殖数量,这是自然界的安排,生物体不可能既长寿又多产,长寿与多产相互矛盾。如果我们能够量化长寿与产出的数量,那么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常数。即若设生命期为x,生育后代数方y,那么x与y的乘积为常数c,有反比关系xy=c。在平面坐标图上,这是一个双曲线。

人均寿命与出生率的反比关系图

人们不要去幻想长生不老,返老还童这类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只有在天堂仙境,在伊甸园才有长生不老之人,我们的地球,这个自然界,在凡尘中生活,不得不面对生老病死,短暂一生,人生如梦。如果人类企图把人均寿命延长到80岁,90岁,换代人口急剧减少的灾难就会出现。

人类智慧能够超越生命本身的智慧吗?现在还看不见这种可能。如果相信科学进步能够医治好人类所有疾病,人也难免一死。既便是人人都能活到100岁以上,社会人口数会大量减少,较轻的危害是加深经济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难防遗传病的灾难,让人类面临难以摆脱的困境。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控制自已,创造出超越自身的智慧,那也是可怕的事。而用智慧创造的新人,迟早会替代人类成为宇宙的新人,人类也就成了灭种的动物。

人口数量增长趋势

自我设限导致数量的减少,不会是缓慢的,也不会小指数式的积累性变化,而是断崖式的急剧下降,这种急剧下降,对于人类仍然是一种灾难,人类不可避免地将面对这个现实。

自我设限的方式虽然是人类生命体的自然选择,但是这种自然选择也存在巨大风险,因为,人口数量换代以后出现急剧减少的情况,群体数量的急剧减少并不利于群体的优化发展,对世界人口的几何增长担忧应该烟消云散了,那可怕的几何增长逐渐被递减律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