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
利用生物入侵原理,绿化黄土高原
投稿人:张君才 投稿时间:2017-11-07 15:02 访问量: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

历史上有许多生物入侵的事例:美国的水葫芦在云南的洱海疯狂生长,中国的鲤、鲢鱼在美国疯狂生长等等。下面以植物入侵为例来分析生物入侵的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绿化黄土高原的方法。

一、土专家的话带来的启示

曾经听有经验的菜农说过,土地上种植作物要轮流种植,今年种植了某种作物,明年种植另一种,这样收成就更好。另外还听东北种植人参的大户说,某块土地种植人参后,60年里再不能种植人参,因为土地的营养成分都被人参吸收了,再种植人参就没有收成了,但还可以种植其它作物。

仔细分析以上”土专家”的话,给我们带来启示:土地里含有各种各样的元素,各种各样的营养成分,有的植物只吸收其中的几种,其它成分就不吸收,第二年种植与上一年同样的农作物,需要的营养成分在上一年基本被吸收尽了,就生长不好;种上不同的农作物,它们需要的是别的营养成分,故生长好。同样,种植人参也是如此,土地的营养成分被人参吃光了,再种植人参,就没有收成,但是土地里还有别的营养成分是人参不吸收的,种植其它作物就可以吸收其它方面的营养,故种植其它作物收成又会好。

那植物入侵的原理是什么呢?我想,它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必定有某种内在的原因存在。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个地方土地含有的元素不同、营养成分不同,土生土长的植物不同,这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有可能乙地里的丰富营养成分是甲地植物所需要的,又恰恰是乙地植物所不需要吸收的,甲地的植物到了乙地就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吸收,故生长茂盛,生长茂盛开花结果多,种子就多,繁殖就快,就会继续扩张侵占乙地植物的领地,这些新领地里又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供它们吸收,故新领地很快又被外来植物占领,不出数年,外地植物就形成疯狂生长现象,这就是植物入侵的基本原理。当然乙地还有合适的温度、湿度、雨水、经纬度、海拔高程、日照时间等因素与甲地的某种植物相适宜,也是植物入侵的重要因素。

二、利用植物入侵原理,绿化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海拔高度800~3000米,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这么大的面积要用人工植树造林的办法来绿化,是十分困难的,且投资巨大。必须进行科学的探索,找到科学绿化办法,才能取得效果。

我们上面研究并懂得了植物入侵的基本原理,就不用惧怕植物入侵了,而且可以利用这一基本原理来绿化黄土高原,造福人类。比如黄土高原一些地方,土地看上去很贫瘠,不生长什么植物,种植作物收成也不好,但这些土地里可能含有大量的某些元素和营养成分,本地的植物又不吸收这些营养成分,故不生长,看上去很贫瘠,但只要找到外地的某种植物,可能就需要这里土地里的营养成分,种植上外地的植物,就有可能生长茂盛。我们要做的就是扮演媒人的角色,将甲地的某些种子牵线播种到乙地来就万事大吉了,它们会自然地疯狂生长,不需要花太多的人力来劳作耕种,只要坐等收获就是了。

三、过去成功的案例

2005年的时候,我去陕西延安旅游了一趟,当时导游指着道路两旁的山头说,当年朱镕基总理为了绿化陕北,拨专项经费,派飞机漫山遍野撒播各种各样树的种子,树木能够成活就成活,能够成活多少就成活多少,没成活的地方继续接着撒播其它种子,当时山头偶尔出现了星星点点绿色,我们满车游客都将信将疑,陕北干旱少雨,黄土高坡的植物能够成活吗?

2013年的时候,时隔八年,我又一次有机会到延安,看到道路两旁已经是漫山遍野、绿绿葱葱的森林了,南泥湾还出现了河流和水面,这跟江南没什么两样了。

以上例子说明黄土高原是可以绿化的。黄土高原虽然干旱少雨,但笔者认为“绿色植被”与“下雨”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宜相生,雨、林互济。植被少,则下雨少;植被多了,区域大了,含水量大了,蒸发多了,造成局部小气候,下雨就多了。故地处陕北的黄土高坡出现了大面积的绿化。

有资料显示,黄土高原许多地方土质呈红色,含有重金属,土质有毒性,植物生长不了。这也已经有治理被工厂污染农田的成功案例:湖南某个村的一片农田被污染了,种植庄稼颗粒无收,必须治理。专家通过数年种植各种植物,最后筛选发现种植蕨类植物最有效,蕨类植物不但可以吸收重金属,还可以茂盛生长,并且在生长两年后,化验土质,重金属已经不超标了。挖掉蕨类植物,重新栽植玉米、土豆,也正常丰收了,并经过检验符合动物和人吃的标准了。对于黄土高原含重金属高的地方,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例如在青海贵德地质公园,土地一片七彩颜色,含有重金属成分,虽然黄河水就从其间流过,不缺雨水,但两旁的山头寸草不生,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用种植蕨类植物或筛选出其它适宜的植物来绿化。

四、趋利避害,事一功十

与其说恐惧外地植物入侵会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而固守土地贫瘠、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现象长期存在,不如大胆让外地植物来入侵,改善植物品种,增加植物数量,达到植被茂盛的效果。如果植物入侵能够绿化64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这或许并不是入侵,而是植物本来应该达到的乐土,也是人类所希望看到的局面。只是这块土地地处高原,自然的风力没有能够将周边地区的种子吹向这片土地,从而长期未得到这些外地植物的幸临。

对于植物入侵,我们不必谈虎色变。按照趋利避害原则,人们以前大多数是选择避害较多,趋利较少,故没有发挥植物疯长对于绿化黄土高原来讲,是个大“利”。如果熟悉掌握了这个“利”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其,就可以事一功十而不是事半功倍了。建议西北农业大学的教授做一个试验,要求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放假返校时,每人带一袋其家乡的腐殖土,选择地点投放,让腐殖土中携带的种子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自由地在黄土高原上绽放新的生命。如果植物成功生长了,就记住是那个地方带来的腐殖土,在该片地区就可以推广该学生带来的家乡土壤,就可以大面积播散。其它不同的地方,可能适宜另外地方的腐殖土,如法炮制,大面积推广。也可以大面积播撒世界各地种子的办法,对种子进行适者生存的“混选”,虽然浪费一些种子,但一旦扎根成活,则成功在即。从乡、县到市、省,直至到国家层面,搞一场科学的绿化运动,不出数年,亿万年的黄土高原就会变成原始森林了。

五、合理选址,进行试验

为防止植物入侵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合理选址进行试验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避开黄土高原上苹果、红枣等产地,避开当地有植被的地方,而选择人烟稀少、寸草不生的广阔区域进行试验,播散外地种子。如果不成功,对当地也没什么影响;如果成功了,出现植物疯狂生长现象,由于该地域广阔,也不易影响周边农作物和本土植被;再退一万步来讲,如果外地植物疯狂生长,取代了本地植物,黄土高原上全部长成了江南的植物,一片江南美景,一样有水果蔬菜,一样有鲜花绿草,一样有森林湖泊,何乐而不为呢。

对待植物入侵,局部来讲,是应该考虑其对本地植物带来的害处。但对于绿化广袤的黄土高原来讲,利用植物入侵,无疑是利大于弊的。一旦成功,对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减少雾霾,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有着巨大作用。

权衡利弊,建议科学家先行试验,再广泛征求意见,再进行专家论证,再提供给政府决策,再进行大面积推广。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完成绿化黄土高原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