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能量的释放,是从震源点上通过地表介质向承压较弱的地表面进行能量释放与转换,在这一过程中,地震能量在地表介质传递过程中,作用于地表介质时,使地表介质发生破损、抬升、移位,至地震能量完全释放。
地震波在地表介质传递过程中,在不同震源深度各点位上的形状、时点、能量转换等基本相同,将不同位置的地震波图形连接成图,其形状类似水滴,称为水滴波图,单指冲击波。如图:
上图内容:1、地下介质,是震源点或最大反冲点的临界点的地下固体介质,2、震源点,3-7冲击波在地表介质中传递方向,8、反冲距离,1至2的垂直距离为最大反冲距离,9、震动波到地表面的距离,10、冲击波到地表面的距离,11、冲击波到裂边距的距离,12-13、最大裂边距离,14、最大抬升高度或最大裂度高度,15、监控机构,16、震中点,17、震动波到震边距的距离,18、地表介质内最大震裂距离,19、地震能量释放水滴波图,地震波1-4分为地震波传递到不同震源深度点位上的形态,地震能量完全释放后,不同位置的地震图形连接成图,其形状类似水滴,称为水滴波图,单指冲击波。传递方式为水滴面的方式传递并进行能量释放与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