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裂度区域内震后地表环境及风险分析,是强震发生后,在地震能量作用下,改变了地震裂度区域内的地表表面的环境,人们处于这一环境中受到的伤害形成的风险。主要风险是:惯性、有害物质、爆燃、高温和次生地震等对人体的害伤。地震震后是指一次强震发生过程中,地震能量作用于地表介质时,地表介质向上抬升到最大高度时的时间点为界,之后的一定时间内称为震后。具体分析是:
惯性对人体的伤害:地震在能量释放过程中,释放极强的冲击波作用于地表介质,地表介质在冲击波的作用下,向上抬升,当地表介质抬升到一定高度时,地表介质内的的强压气流通过地震裂缝向地表外急速释放,地表介质内的压力急速下降,压力减小,失去对地表介质的有效支撑,地表介质在重力作用下,急速下降复位。在这一过程中,地表介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地表介质表面的可移动物体和人保持相对运动状态形成惯性,惯性作用于可移动物体和人体时,发生移动与跌倒,不可移动物体及建筑物受惯性作用从与地表介质连接处发生断裂、破损后倾斜倾倒等对人体的伤害(更多分析见本栏内其它内容)。
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地震震后状况及风险分析是强震发生过程中,地震能量作用地表介质时,地表介质从反冲点上到地表表面,以震中为中心,最大震裂距为半径的地表介质发生严重的破损,形成大小不一且不规则的地表裂缝,构成地下环境与地表面的物质置换通道。地下介质内的有害物质、气态物质在内部压力作用下,通过置换通道释放到地表面,在特定条件下,地下介质内的有害物质、气态物质会在地表面一定区域内形成一定厚度、一定浓度的有害物质层。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过高,对处于这一环境中的人带来一定的伤害。
爆燃对人体的伤害:地下介质中的瓦斯气体通过地表裂缝释放到地表面,地表面明火引燃瓦斯气体对环境中的人体伤害。(瓦斯气体的形成、储藏方式、储藏环境等更多分析见本栏内其它内容)。
高温对人体的伤害:在强震发生过程中,释放一定量的热能,形成高温气体,并通过地表裂缝释放到地表面。在特定条件下,地表面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形成高温气体环境,给处于这一环境中的人带来一定的伤害。(地震能量释放过程、能量转换等更多分析见本栏内其它内容)。
次生地震:是因主震外的瓦斯气体群,受主震作用引发反应形成的地震,分直接触发和间接触发等。直接触发是强震能量直接作用于主震区域外的地下可燃烧物质引发的能量释放。间接触发是地表介质内的储藏的一定量的瓦斯气体通过地表裂缝释放到地表面,形成瓦斯气体的爆燃体,当与地表面明火接触时,通过地表裂缝引发地下瓦斯气体发生爆燃反应,形成次生地震或余震。(瓦斯气体的形成、储藏方式、反应条件及能量释放等更多分析见本栏内其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