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所披露的内容和事实很令人震撼,从一开始就受到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和关注,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令无数国人和旅居海外侨胞感同身受、为之动容。世纪交替之际,一份关于小草的沉甸甸的研究报告,“聚合草——一种引入的致癌植物”,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这里走出来。
此时,报告被急急忙忙送往邮局,飞到北京编辑部的柜台。时任《植物杂志》编辑部负责人杨教授,在现有稿件已安排排版到一年多后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开通绿色通道,当期刊出。此处见证了他对这份报告的重视,折射出学者间“心有灵犀一点通”。报告传遍了国内各地,各界为之震惊。
人们纷纷给项目工作者的单位及其本人来函来电,或亲自来访,表达称赞、感谢或支持。当中不少人切肤之痛,悔不当初,哭诉上当。有很多人籍此机会要求报告走出专业刊物的神殿,到最通俗、最日常、最广泛的报刊上去。不负众望,第2份报告“防癌神仙草,其实会致癌”很快在《健康报》上跟大家见面。杭州市经改委、杭州市政府干部耿先生在给单位的来函中说:“老家陕北,贫穷落后,原以为找到一种草(聚合草)养羊的致富路。看了这篇论文,使我避免了一次错误的决策,否则后果是严重的。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您所和黄民权老师。”来函中也有一些是旅美、加和东南亚的侨胞,表达同国内同胞一样的感觉,一样的深情。
聚合草,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先我国并不分布。故土在亚洲北部延伸到欧洲英格兰一带在那里处于野生状态,分布广泛,当地人称“雏菊”。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传入我国,据未经证实的消息,广东地区由华侨带入。其叶片宽大肥厚,颜色浓绿、生势诱人,我国南北均可生长良好,日后借机得以到处传播、扩散。
在广东,传入后不久,改名换姓,“神仙草”的名字不翼而飞。口口相传,说它能治癌病绝症,神通广大,在谈癌色变的当今,大行其道。患者亲属挽救身处绝境的亲人心切,不辞劳苦,不惜金钱,四处求草,寄希望于这种“神药”。回家后专心制作,跟贵重药物、食品同煲,谓之“神仙草煲”,带到病房里给岌岌可危的亲人服用。实则无异于饮鸩止渴,可能加重病情,加速他们走到生命的尽头。人们还坚信“药食同源”、“有癌治癌,无癌防癌”等观点。“神仙草”供煲汤、炒菜,很快走进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家,危害百姓。
在居家阳台,厂房空地、田间地头,甚至肥田沃土,随处可见“神仙草”的身影。改革开放,人们穿梭般南来北往,这里的“神仙草”神话,加速向周边,向全国的扩散、蔓延。“神仙草”炙手可热,一草难求。佛山一行来访者告知,市面上“神仙草”不称重,只讲叶片片数,每片五元钱,在上世纪末可谓天价。“天价”催生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以生物技术快速组织培养“神草”苗的组织、架构此时应运而生。可见“神草”风的热度。
几乎在同一时期,聚合草作为牧草、饲料引入我国北方。人们称之“俄罗斯饲料菜”甚至“牧草之王”,从东北、华北到西北绝大多数省份传播、推广和应用。饲料菜的叫法很容易让失去警觉和注意,失去必要的审视,盲目参与这项活动。这份研究报告刊出以后,权威牧草专家苏研究员向到访的记者明确指出不宜使用“俄罗斯饲料菜”这个名称。
研究发现,所谓“神仙草”,在其根、茎、叶中含有高水平含量高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已被肯定是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三致”有毒物质,会诱发肝癌、肺癌和畸胎,还有急慢性肝损伤。对人对动物都一样有毒害。在其叶片的干物质中含量达到0.15%左右。这类有毒物质在动物体内难以代谢,累积长达三个月或更长时间,作为牧草应用除应评估它对牲口的毒害外,还应考虑它是否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途径最终又回到人类身上,须慎之又慎。聚合草直接作为牧草的推广、应用必须再经一番细密的审视和反思。
各大媒体对于有关聚合草的研究报告高度重视,纷纷报道。新华社、《羊城晚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老年报》、《深圳商报》、《中国绿色时报》、《泉州晚报》、《厦门日报》、和《农民日报》等都在其中。这只是项目工作者本人零星收集到的情况,实际上应远远不止这些。《农民日报》为此还发表一篇题为“牧草炒作故弄玄虚,聚合草不是神仙草”的长篇评论性文章。
社会对此公益科研项目的种种深情馈赠,更是荣光四射。项目工作者前后六年六次被相关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组织、大型企业、知名媒体等共同组织的活动推选,获邀以“特邀嘉宾”或“嘉宾”身份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开幕的国庆庆祝活动,如“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国庆座谈会”、“大地赞歌——全国优秀基层工作者及全国公益爱心人物国庆座谈会”、“中国骄傲之星——共和国杰出贡献人才庆功会”、“祖国万岁——时代领跑者”等,同时还被“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和“中国基层党建网”组织发起的活动推选,授予“天之骄子”的荣誉称号,为其印刷“天之骄子”专题邮票。《当代中国人才库》出版机构半个月内连续三次去函诚聘他担任该巨著名誉主编,赋予将名字刊登于本书扉页的殊荣。他还收到香港科学院的敦聘荣誉博士、荣誉院士欢迎申报的信函。人们为社会作出贡献,社会总会记住他们的名字。纯粹由于个人身体的原因, 项目工作者未能亲自出席上述的活动,但是组织者们表彰所给予的荣誉感始终满满的,化作精神力量,感恩社会,关注社会。
回望:一项收获满满的社会公益项目
1. 小小聚合草,涉及行业多,地域范围广,触动了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核心议题,引发了强烈的反响,给予这个项目很高的评价和声誉,借此发出了强烈的呼声:不能让我们的四周,我们的土地长满毒草,危害民生,挤占人类的生存空间。
2. 昔日的“神仙”不见踪影,社会上一段长达三十多年直接药用,食用高水平毒物含量、高毒性草药——聚合草的历史就此终结,销声匿迹。
3. 在另外一个领域,亦开启了一场对长达三十多年的聚合草作牧草,饲料应用的再审视和反思。不再被故弄玄虚的“俄罗斯饲料菜”。甚至被“牧草之王”的名字迷惑,失去对它的毒物直接对牲畜乃至食物链的形式可能对人毒害的必要警觉和关注。那些多少带有盲目性的推广、应用已经退出,换来的是更富有科学性、更加理性的牧草引种、推广、应用的事业在神州大地上兴起,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4. “神仙草”及其毒物通过各种途径的传播、扩散和堆积是一场灾难,同其它毒物的堆积没什么两样。这是一场清除环境四周广泛传播的“神草”毒物的切切实实的行动。
5. “神仙草”的故事演绎一场科学与伪科学的博弈和较量,撕去社会上一切假的、伪装的、故弄玄虚的不实东西,坚持实事求是,维护科学的尊严,科学容不得一丝的弄虚作假。
6. 从聚合草的盲目引入、带入到后来“神草”旷日持久的危害,教训发人深省。而今对外交往频繁,切勿随意携带外来生物物种,以免后患无穷,勿忘前车之鉴。
7. 制止了毒草聚合草直接食用、药用的泛滥扩散和作为牧草带有盲目性应用的推广种植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了这种有毒植物侵占、浪费有限土地资源的脚步。
8. 三十多年的传播、扩散,三十年编织的“神草”治癌谎言,要还其真相,阻力和风险可想而知。但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良知不应泯灭。
9. 这项社会公益,涉及民生、卫生、医疗、生态环保、农业、和畜牧业等方方面面,除社会意义和价值之外,如影随形,其产生的经济效益难以计量,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主要是避免了毒草聚合草的继续传播、扩散带给社会、经济方面巨大的损害和损失。素昧平生的广东省社科院国内权威经济学家钟教授当年到访华南植物园时谈及此事亦感慨地说:“功德无量”。
10. 时光的冲刷不会让项目减色,恰恰相反。时至今日,人们自然会反思,倘若当时的障碍未被清除,浩劫还在那里肆虐,会是怎样的情景?!因而倍加珍惜。可以肯定,人们亦因此倍加清醒,警惕和防止翻版的“神草”故事在身边重演。
(注:本文所涉及的证据、证书全部收藏在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档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