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旋扭对称构造运动控制世界地貌的分布特点
投稿人:退休教师王京贵 投稿时间:2017-09-14 14:10 访问量:

特大型黑洞在快速旋转时发生大爆炸,产生旋扭对称圆周运动,也产生了我们今天的宇宙。整个宇宙受到旋扭对称圆周运动的控制和发展。包括宇宙的膨胀,宇宙中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发展和进化。今天主要研究旋扭对称构造运动如何控制世界地貌的分布及其特点。宇宙旋扭运动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大陆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洋是南半球面积大、结构复杂,北半球是面积小、结构简单些为主要特点。

图1  旋转的宇宙

1 旋扭对称构造体系

全球旋扭对称构造体系,总共有5个,北半球有3个,南半球有2个。即北半球的西伯利亚、北美、北欧旋扭对称构造体系和南半球的南美-非洲、澳大利亚旋扭对称构造体系。

 

旋转 图像-05

图2  全球五大旋扭对称构造体系

旋扭对称构造体系有以下单元组成:

(1)全球旋扭对称构造体系的组成单元:

图片

 

图3  旋扭对称构造组成(南半球)

1中心稳定区;2 东翼内盆地;3西翼内盆地;4东、西翼内褶皱带(高温高压带);5东、西翼外褶皱带(低温低压带);6 东翼外盆地;7西翼外盆地;;8外围盆地群;9 前弧

(图件由我校邹云康老师协助绘制,在此表示感谢)

北半球的旋扭对称构造体系的组成正好相反。南半球向南开口,北半球向北开口。

(2)我国旋扭对称构造体系的单元组成:

我国旋扭对称构造体系的结构相似,多了一个中心断裂带。显示如下:

块状对称弧01

图4  中国旋扭图4  对称构造体系图

其基本构造模式如下:

图5  我国旋扭对称构造体系中各单元示意图

 

I1 中心稳定区;I2 东翼外盆地;I3 西翼外盆地;I4 东翼内盆地;I5 西翼内盆地;I6 东翼外褶皱带;I7 西翼外褶皱带;I8 东翼内褶皱带;I9 西翼内褶皱带;I10 前弧;I11 中心断裂带

地貌类型

图6  我国的地貌类型

2 世界大陆地貌特点

世界地貌类型可分为16种(参看主要地貌类型)。这里就不讨论了。 

图7   全世界主要岩石圈及其分离、转换、聚合边界。图示中源和深源地震区和旋扭运动方向

1、 洋脊转换系统,2、俯冲带,3、深源地震区,4、中源地震区,5、板块运动方向

图8  世界地貌图

(1)地球大陆往北飘逸,致使南半球大陆面积比北半球小,海洋面积南半球比北半球大。

(2)南极洲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3)在旋扭运动的作用下,非洲-南美旋扭对称构造体系,以高原为主。由于对称破却作用以及旋扭运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分裂成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中间形成大西洋。

(4) 欧洲和西伯利亚两个旋扭对称构造体系,在南半球大陆向北漂移的推动下,地貌特点形成南高北低;特别是亚洲,因印度大陆由南向北的对冲下,形成世界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成为世界最高的屋脊(高原)。致使欧洲和亚洲中南部地形地貌起伏复杂。

(5)南半球大陆与海底的落差比北半球大。

(6)在旋扭对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南半球形成大裂谷,并集中在非洲的东部。

图9  非洲晚中生代和早第三纪的穹状隆起区,具裂谷和三联点及相关联的三联点

(7)在旋扭对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地貌走向在大的方面有两个方向,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如乌拉尔山脉、科迪勒拉山脉(北美的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南美洲南北向的安第斯山脉,以上的南北美洲的山脉连在一起就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两大山系之一。)以及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而在我国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脉等。世界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系,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组成(世界两大山系之一)。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三个:天山——阴山山脉、昆仑山 ——秦岭山脉和南岭山脉。由于以后的改造,走向略有偏移。

(8)北半球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南半球以高原为多。

3 世界海底地貌的特点

   

海底地貌单元表

图10  世界海洋地形分布图

图11  太平洋海底地貌图

图12  大西洋海底地形图

海底地貌

图13  海底地貌

全球大洋洋底纵贯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全长达6.4万公里的中央山系,又叫做大洋中脊。中央山系比大洋盆地高约1到2千米。中央山系的宽度约为1000到2000千米,最宽处可达5000公里。大洋山系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30%。

1965年,英国地球物理学家用计算机绘制了一张大西洋水深1000米的等深线图。图形显示大西洋两岸的等深线十分吻合。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大陆漂移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南美—非洲旋扭对称构造体系经过对称破却而分离的结果。除了大洋中脊和深邃的海沟,还有坦荡的深海平原。深海平原坡度小于千分之一,其平坦程度超过大陆平原。

大陆坡的坡度很陡。太平洋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5度20分,大西洋大陆坡的坡度为3度5分,印度洋的大陆坡深度为2度55分。坡度变化从几度到20多度。

(1)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大很多。

(2)南半球海洋地貌比北半球复杂得多。在旋扭构造的推动下大陆和海洋的落差南半球比北半球大很多。

(3)南半球海洋地貌形态复杂,特别是南太平洋;部分构造延续到北半球,使太平洋西半部构造复杂,东半部构造简单。从构造的走向很明显地看出旋扭的特点,北部是东西排列的挤压特点。旋扭构造有以南极洲为中心的特点。

(4)大西洋海底地形包括断裂、海脊构造,旋扭构造特点非常明显,几乎成“反S”字形分布。可能与南美—非洲旋扭对称构造体系的对称破却(分裂)有关。

(5)海底地貌与大陆一样也有阶梯状。

(6)海底地貌与大陆一样也由深大断裂的控制。

从以上论述中,世界地貌特点,不管是大陆或海洋,都受到宇宙旋扭对称构造运动的控制很明显。因此,其地貌形成足以说明旋扭对称构造运动是宇宙中最基本和重要的构造运动。它控制一切,不管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都逃脱不了宇宙的旋扭对称构造运动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