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冰期是小行星(环)撞击形成的
投稿人:钟希瑞 投稿时间:2025-08-05 09:15 访问量:

在太阳系的漫长演化过程中,地球经常遭到小行星撞击。小行星撞击是地质变化的动力,岩石和矿物主要是冲击波层流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裂解的磁单极子金属氢聚合的。显然,地壳是在小行星(环)的反复撞击中逐渐形成的。

相对稳定之地壳是生物繁衍的必要条件。自从有生物以来,每一次大规模的小行星(环)撞击之后,都会形成大冰期。大冰期形成的原因是陨石坑冲击波层流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裂解的金属氢聚合的大量纳米二氧化硅进入了高空,且不会分解,长期遮挡了阳光。在大冰期里少量幸运的生物会在温泉附近存活下来,直至大气层里的纳米二氧化硅沉降到地面,迎来间冰期。

由于小行星(环)的周期性撞击,自前寒武纪晚期到新生代便出现了“小行星(环)撞击——大冰期——间冰期”的循环。

(上图:山东省潍坊市盖公山白垩纪陨石坑中央锥底部金属氢聚合的二氧化硅——陨坑玻璃)

注:美国人于2017年在实验室里用高速流体获得了金属氢,中国科学院重复了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