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地震研究—地震波图的地表介质分界点及各分界点的形成及成因分析
投稿人:hh372372 投稿时间:2024-11-08 18:55 访问量:

地震波图是地表监控机构通过监控设备对地震过程以时间为序以波的形式表述对地震过程进行记录所形成的图形,他能反应地震发生过程中,地震能量作用于地表介质及地震波在地下介质的运行活动情况。

目前,单一的地震波图不能较全面表述地震在地下介质的活动过程及作用于地表介质的强弱等重要信息。为此,通过监测得到的地震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在地震波图中进行对应的地震信息进行点位的注明,对地震发生过程、地震能量作用于地表介质的强弱及地震研究有一定意义。现就地震波图各时间点及对应的地震相关信息进行一般说明及分析,如图:

 

 

(一)图为地震波全图,(二)图为反冲波图,(三)图为地震发生过程中各点位界点位置图,(四)图为地震发生过程的时间柱,单位为秒。(一)(二)(四)图见本栏内的具体分析,现就(三)图进行一般分析。

(三)图为地震发生过程中各点位界点位置图:图中1~7.3为地震发生过程中各点所对应的地震信息并以一一对应。

1为地震孕育期的起点。是地震能量的累积的最初起点。

2为地震能量物质累积完成点。地震能量物质具备能量释放相关条件,1-2点是地震能量物质的累积所需要的时间,这一过程相对较长,几年、几十所、N年。

3、3.1为地震前兆点或地震始发点。当地震能量物质累积完成后,受地表、地下活动引发地震能量物质发生反应所表现的不同现象,是地震能量物质能量释放的最初阶段,3.1为地震能量集中释放的最初阶段,认定为地震发震时间。这要说明的是,地震前兆点是引发地震能量集中释放的最初时间点,这一时间点认定为地震发震时间更科学。但因现阶段对这一时间点的监测、判断存在困难而弃用,这也是今后一定时期对地震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是防震减灾预警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以地震能量物质的能量集中释放的最初时间点为地震发生时间及3.1点,或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递到地表监控机构的时间为地震发生时间。

4为震动波的起点。是地震发生时所释放的震动波传递到地表监控机构通过监控设备对震动波进行记录所形成的最初震动波图及所对应的时间点,所对应的时间点是计算地震发生时间的依据,具体计算是,震动波的时间点减震动波从震源点传递到监控机构的时间为地震发生时间。如:震动波最初时间点为2024年11月8日11时15分49秒,震动波从震源传递到监控机构所需时间为11秒,此次地震发生时间为2024年11月8日11时15分38秒。

5为冲击波的起点。是地震发生时所释放的冲击波传递到地表监控机构通过监控设备对冲击波进行记录所形成的冲击波图及所对应的时间点,所对应的时间点是计算地震发生时人们自救的黄金时间的依据。具体计算是,冲击波的时间点减震动波最初时间点为自救的黄金时间,也是冲击、反冲波在地下介质向地表介质进行能量释放并传递到地表面所需要的时间,如:冲击波点的最初时间点为2024年11月8日11时18分49秒,震动波最初时间为2024年11月8日11时18分18秒,是地震发生过程中所释放的冲击波在地表介质中的传递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此次地震人们防震、自救的黄金时间为31秒。

6为冲击波最强时间点。是地震能量最集中释放时间点,是确定地震震级的重要依据。

7为地表介质分界点。是地震发生过程中,地震波受震源深度、震级、地表介质结构等多因素作用下,使地震波以地表介质的地表面为其本点确定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递的位置各不相同,对地表介质的地表面所形成的破坏程度不同,或者说,冲击波作用于地表介质所形成的最大倾斜角、抬升最大高度、所产生的反冲力等各不相同,这一点位分别设置3个点位,分别为不同地震因震源深度、震级等所释放的地震波、冲击在地下介质中运行处于不同的位置。当地震震源发生在地下介质较深位置时,所释放的地震能量被地下介质所吸收并进行能量转换,相对对地表介质所产生的作用力较小,反之对地表介质作用力较大,这也是地震预警的重要依据,如图,7.1点是冲击波的冲击力最强的时间点上传递到地表面,这时,冲击波的破坏性最大。7.2是冲击波所释放的能量在地下介质较浅的位置完成了能量的转化,这时,地震对地表介质的破坏相对较小。7.3是冲击波所释放的能量在地下介质较深的位置完成了能量的转化,这时,地震对地表介质不具备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