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东亚大陆和西北太平洋岛弧构造的顶撞运动
投稿人:陈小华 投稿时间:2024-05-10 16:06 访问量:

《华北平原与山东丘陵、山东半岛的区域构造特点》(陈小华2023)认为朝鲜半岛顶撞长白山之后引起朝鲜半岛、长白山与盆地中央(山东半岛)分离的东西方向阶梯式断陷。

象朝鲜半岛顶撞长白山、七老图山顶撞大兴安岭构造运动并不是唯一,是可以复制的。西北太平洋由北向南,相似的顶撞构造运动还有:1.千岛群岛顶撞阿留申群岛,2、小笠原--马里亚纳群岛顶撞日本群岛;3.菲律宾群岛顶撞东海---台湾海峡大陆架。

一、这些岛弧(山脉)顶撞运动有共同特点:

1、顶撞运动发在16区域中的2区。即东经115° 以东、西经155° 以西、北纬10° 以北区域。

2、顶撞运动由南部岛弧顶撞在北部岛弧的腰上。

3、顶撞点形成隆起,是近代地震,火山运动的活跃点。上述顶撞运动分别形成:堪察加半岛、日本本州岛高原、台湾岛,朝鲜半岛北部的盖马高原,大兴安岭南端的坝上高原。

4、顶撞运动改变了原岛弧的形状、方向和未来发展,使之偏离当前的速度变化比例等值线控制。

5、被顶撞岛孤西南端与顶撞点之间造山运动停滞,甚至发生轻微的分离运动。比如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日本群岛与琉球群岛之间。

 6、两个岛孤顶撞后构成海盆的东北部边框。框架与海盆中央的构造运动不同步。 《西北太平洋和东亚大陆的张裂与收缩》(陈小华2022)认为岛弧是东北--西南方向收缩造山运动,海盆中央是西北--东南方向的张裂运动。原因是区域内点位与坐标02(西经155°)之间是分离关系, 而等值线控制的是西南--东北方向收缩造山运动。南部岛弧向西北方向相对位移比北部岛弧快一些,这是南部岛弧能够顶撞到北部岛弧的原因。

二、2区顶撞运动的差异。

1、在长期地理极移中,2区东北部高纬度地区的等值线变更,使得已经形成的岛弧与等值线不相匹配,张裂运动占主导地位。阿留申群岛与楚科奇半岛、切尔斯基山脉之间张裂变大。

 2、南部低纬度区是从南半球变更区域而来,岛弧形状存在扭曲过程。比如菲律宾群岛自身存在的扭曲现象。

总结:西北太平洋的扩张运动并不会导致岛弧(日本群岛)的沉没,而是象朝鲜半岛与长白山、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山东丘陵、山东半岛的关系一样、 顶撞点抬升形成高原,被顶撞岛弧南端与顶撞点之间造山运动(收缩)停滞或适当的轻微分离。

以上岛弧构造之间顶撞运动原因、过程的分析,对海洋扩张和地幔对流理论中洋壳插入另一洋壳之下,抬升形成岛弧这样的模式产生怀疑。从山脉、 岛弧的体积上计算,莫霍界面之上岩石圈比上地幔、过渡带要薄很多, 形成高原、大陆、山脉虽然要大面积的洋壳来弥补,只需要相等体积的地幔物质弥补。地幔物质上涌突破洋壳,形成地幔柱或热点,但并不一定必须形成对流,而是单方向的流动。比如夏威夷群岛的形成。应当从地球长期地理极移之后,地球表面圈层物质之间点位矢量运动、非牛顿流体运动、地球天文运动的角度去看。

本文参考:

1、《西北太平洋和东亚大陆的张裂与收缩》  (陈小华2022)

2、《华北平原与山东丘陵、山东半岛的区域构造特点》(陈小华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