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但其成因却仍在探索之中,至今尚无定论,我认为地球暖化其实是地球作冷暖期年轮周期转化规律演变活动的一个方面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过程,与地球独特的板块活动机制有关,我认为地球暖化由以下要素构成。
1、我认为地球暖化应与地表空气物质增多有关。
在太阳系中一般而言离太阳越近的类地行星体其地表温度较高,但通过科学探测发现:水星上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开到700开。金星表面自然比水星表面热,虽然金星比水星离太阳要远两倍,金星稠密的大气产生了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上升400度,超过了740开(足以使铅条熔化)。即使把火星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现象就与各个类地行星体上吸附的各种空气物质尤其是二氧化碳物质的多寡有关。从这些研究资料可知,地球暖化应与地表空气物质增多(空气密度)有关。
2、我认为地球地表空气物质处于不断增多过程之中,也就是地球大气圈密度处于不断变大过程中。
我认为地表空气物质来源很多:冰川融化会释放许多气体物质,人们在北冰洋海面上已观察到有大量甲烷气体向天空释放,陆域上的河流也会向天空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物质,在海洋中也储存着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物质;地表地质剥蚀成土壤层会向天空释放许多气体物质,太阳光热对地表地质的风化作用和冰川融化水体及天空降水对地表地质的水蚀作用将地表坚硬地质岩层体剥蚀成土壤层的过程就是不断向天空释放空气物质的过程;地表动植物生长和腐化的过程也会向天空释放许多空气物质,比如动物打的屁和毁林的山火以及它们自然腐化的过程都会产生气体物质;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物,比如开采矿产和冶炼矿产的过程、生活油烟及汽车尾气等(雾霾物质);地震及火山活动也会使地层向天空释放空气物质体;极光物质体及陨星燃烧体和地面升空的灰尘体(含火山灰)也属于地表空气物质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地表每座冰川体的融化和每个森林的毁灭以及每座山体的缩小都会使地表空气物质增多,只要这个过程持续存在,地表空气物质就会持续增加,地球暖化进程就不可避免。
3、地球暖化由地质剥蚀物增多加剧,反过来它也会助推地质剥蚀物的加快进程,形成恶性循环现象。
地球暖化会使地表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沙漠化面积增多、海平面上升加快、热带海洋面积扩大,其总体趋势是使地球辐射热增强,使地表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物质体增多(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大气层中聚合而成的云层物质体增多,地球大气层中云层物质体增多会使地球进入长冬长夏以及极端气象频发的常态气候类型区,极端气象盛行会使地表出现大的洪涝灾害及泥石流多发等地质灾害现象致使水土流失在地表板块间运行加快,这种现象又会使地表板块出现重量失衡情况从而引发地震或火山活动等地质灾难现象,它们会使地表地质(冰川体、岩层体)剥蚀速度加快并毁损地表生态圈(冰川消失致河流干枯、泥沙淤积致湖泊减少),使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由此可以看出地球暖化应是人类的公敌,它直接威胁到人类在地表的生存。所以地球越暖化,地球上的极端气象与地质灾难就会越频发,比如厄尔力诺气象发生周期正变得愈来愈短、持续时间却越来越长、破坏力越来越强就是一个明证。
4、地球暖化是地球的独特现象,与地球自身运行机制有关
我认为地球暖化是地球的独特现象,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自身质量与自转周期有关,地球处在与太阳适宜的距离位置和均匀的自转时间使它既能从太阳获得较多的光热并均匀分配到地表,地球较大的质量体又使它能吸附大量空气物质于其地表周围,形成了其独特的大气圈和水圈,让地表水体以固、液、汽三态得以在地表的天地间和高低地势地形间实现循环转移并带动地质剥蚀物(土壤)在地域区间的转移,使地球具备了吸热和散热都较缓慢的功能(地表海洋的热容量),确保了地表温差不至于过大,同时地表重量的转移使地球产生了板块活动和板块构造,让地热物质得以释放出地表,形成了地球上火山和地震活动不断发生的现象。地球大气圈对地表具有双重作用,一是吸收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热,确保了地表温度的稳定并助推温度的增高,二是通过物质聚合作用产生云层物质体既消化大气层中的辐射热能,又通过形成的云层阻挡太阳光热对地表的影响让地表降温,即地球大气圈对地表既有增温作用又起降温效果,使地球逐渐暖化或冷化,关键在于大气圈中数量值(空气密度)和热量值(辐射热能)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变化,它开启着地球的冷暖周期年轮转化演变的进程。当地球大气圈中的空气密度及辐射热能达到一定值后就会在地表上空形成浓厚的云层包裹住地球,阻挡住太阳辐射热对地表的影响,同时地球辐射热又被包裹住的空气物质不断转化成云层物质体被消化掉,如此进行云层物质体在地表的冰川化进程,使地球进入冷化时期即地球的冰川期,冰川期也就是地球地表的造山运动期,通过冰川造山运动将地表松软的土壞层重新塑造为坚硬的沉积岩地质体和冰川层,所以沉积岩又称作水成岩。在冰川造山活动中,地表暖化期中产生的空气物质通过地球板块活动被重新转化成冰川(其实冰川也应归类到地质岩,只不过它与石质地质岩相比更易被剥蚀掉了)和沉积岩地质体回到地层,从而实现了地球上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物质在地层和地球大气圈中的循环转移,而与地球环境相似的火星却缺少了这个板块活动环节。
5、地球暖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同时也与地质被剥蚀致地表网格状地貌被破坏而发生的水体转移运动有关
在地球暖化早期,地表都是坚硬地质岩层体且被冰川覆盖着,在太阳光热的作用下地表冰川被缓慢融化,裸露出的山体地质被剥蚀后成为低洼地势地形中的土壤层,因此在地表各个阶梯地势地形的网格状地貌中形成了不同的平原地貌和海洋区,当高阶梯地势地形中的冰川融化水体因当地地质剥蚀物(土壤层)的填充排挤作用而外流冲破网格状地形的阻挡流入低洼地势地形中后就形成了地表江河湖海的复杂地貌现象,这就是在地表各个阶梯地势地形中都还存在着冰川现象、河床现象、海生动物遗迹现象、湿地现象、峡谷现象以及高低海拔区平原地貌现象的原因所在;当地表冰川融化水体向低洼地势地形中不断转移汇聚后使地表地质不断被裸露和剥蚀,在太阳光热作用下与水体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就产生了地球生物圈现象,由于地表水体转移活动,有些生物圈因干旱而绝迹、有些生物圈因地质剥蚀物掩埋或水体的 淹埋而失踪,这就是在地表沙漠中、湖底或海底以及土壤层中有人类文明遗址现象发现的原因所在。地表地质剥蚀活动和生物圈活动使地表空气物质不断增多,助推了地球不断趋暖。
6、对地球暖化认识的误区
人们普遍认为二氧化碳是地球暖化的元凶,但实验表明二氧化碳并不比其他气体物质比如氧气在加热状态下使物质温度升高更快,只不过二氧化碳因密度较大离地表较近,所以它能将太阳光热更多吸附在地表从而使地球增温,因此人们误以为是二氧化碳导致地球增温的,其实地球暖化是太阳光热对地表不断注入导致大气圈中空气物质增多、地球水圈活动(海洋面积)扩大造成的,地球海洋的热容量使地球具备了独特的热源体(吸收太阳辐射热而成的地球辐射热)
综上所述,地球暖化由太阳光热不断注入地表催生,受地表地质岩体(冰川、岩层)剥蚀增多致大气圈中空气物质不断 增多和水圈(海洋面积)活动不断扩大影响推动,由地表网格状地形被破坏致水体在地表空间发生的转移运动来完成的。由此可见地球暖化进程不可逆转,但人类可以通过能动作用来予以延迟,我提出的应对方案就是通过自然水系法工程建设将冰川融化水体和天空降水尽量截留在陆域地面上,让水体去恢复陆域地面的植被生长,吸收太阳光热以减少它对地表岩体及冰川体的剥蚀侵害作用,防止地表产生的气体物质及颗粒物质体向大气圈的大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