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五日在四川泸定发生的6.8级地震,我认为与轩岚诺台风入境中国有关,要理解该判断须对地震发生机理作深入了解。
我认为地震和火山活动都是地热能源体(外地核)在地壳板块受力不均压力作用下对地壳产生的反冲力运动形成的自然现象,该反冲力被地壳大板块束缚住,只能在地壳板块构造地带得以释放,释放出地面的成为火山活动现象,未释放出地面的成为地震活动现象,因此地震多半呈点源性且有深、浅震源不同的表现,所以地球上的火山带与地震带会出现重合现象,火山活动必定伴随有地震现象,但地震不一定发生火山活动现象,却常有地热气体溢出现象发生,其实这是地热能源体向地面作运动过程中熔化沿途沉积岩地质体致其中的气体物质溢出形成的现象。在地震发生的震中地方,一般会出现地面上下波动震幅情况,这也说明地震是地热能源体引发的现象,因为根据力学原理,如果地震是板块俯冲作用引发的,那么地震时震中地面应出现上翘现象而非上下波动震幅现象,上下波动震幅现象可通过观察一张纸平放在沸水锅中的运动变化现象来感知到,纸面会在翻滚沸水上作上下波动起伏运动,地震也就是板块断裂处地壳在上升流的灼热岩浆(地热能源体)上作波动震幅运动。另外,地球作为统一自转星体,其本身不会发生板块漂移运动,也不会发生板块挤压碰撞活动,只会发生板块重力变化所致的板块升降活动,至今为止,人类经过科学观察并未发现板块漂移的痕迹。
地球上的水体转移运动力和气团变化是引发地球上地震的两个主要因素,水体转移运动力是触发地震的量能变化因素,气团变化是触发地震的动能变化因素。
地球上的地震及火山暴发一般都发生在春秋季节内,或是热带气旋生成过境后,这与地球上的气团变化有关。春秋季节是地球上冬夏两个较为稳定型气团相交替的时节,因此也是地球上气团变化较大的时期,该时期内地表水体尢其是海洋水体会受到气团变化的剧烈变动影响,使海洋的洋流速度及流量在地表区域间发生剧烈变化影响,从而破坏地表板块间的平衡力致地震或火山活动频繁发生,比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1年3.11日本福岛大地震就发生在春季内,今年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以及台湾台东县和花莲县在9月17、18日连续发生6级以上地震和9月19日墨西哥7.7级地震就发生在秋季内;热带气旋(台风式飓风)对海洋水体的流速及流量影响更大,受地表地形影响,更易使海洋水体在陆域受阻附近区域内产生水体滞涨的量能变化和流速冲击的动能变化影响,对当地板块平衡力带来破坏,所以地球上一般会出现台风过境后的地震或火山活动现象,比如今年9月4日“轩岚诺”台风登陆我国江浙后就发生了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今年9月15日台风“梅花*过境我国及9月18日台风“南玛都”袭击日本后就在台湾台东和花莲县连续发生6级以上两次地震现象;今年9月18日袭击波多黎各的“菲奥娜”热带风暴发生后,9月18日还在墨西哥海面上生成了“玛德琳”热带风暴,之后就发生了9月19日墨西哥7.7级大地震现象。
我认为地震是地表水体转移运动导致板块间重量失衡引发的现象,地表水体转移运动有两种,一种是水体流失转移运动,一种是水体流动转移运动。水体流失转移运动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它促使板块间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重量失衡的量变累积过程,也就是量能变化影响板块间重量失衡。比如陆域冰川不断在减少使海平面不断处于上升状态中,这个量变累积过程使海洋板块重量不断增大,它造就了地球上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现象,这是由陆域板块与海洋板块间重量失衡引发的地震现象,今年初在汤加发生的火山喷发现象就是因南极冰川近几年内大量融化入海造成南半球上板块重量失衡引发的地质活动;陆域高地势板块处因冰川融化水及天空降水裹挟高地势地形上的地质剥蚀物向低洼地势地形处转移堆积也一刻也未停止过,这个量变累积过程使低洼地势地形板块重量不断增大,它造就了陆域高低地势地形板块处的地震带现象,这是由陆域高低板块间重量失衡引发的地震现象,所以陆域上的地震带多处于阶梯地势地形区域内且地震都发生在相对地势较高一侧区,今年9月5日发生的泸定地震主因在此,诱发因素是“轩岚诺”台风入境中国,四川近几年多发地震现象就与川西高原上冰川水体不断融化消失及其带来的水土流失造成四川所处的板块构造带的重量失衡相关;地表板块间重量失衡情况除水体流失转移的量能变化影响外也受洋流运动流速动能变化的影响,地球上的洋流运动也一直在进行中,但它又不是一个匀速运动过程,相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地球上的洋流运动受地球上空的气团变化及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表南北半球及其海洋区域间不停地作流动转移运动,洋流运动速度的不同以及其流动量的不同都会对其流动经过处的板块重量变化带来影响,这种影响可称之为动能变化影响,所以它与水体流失转移量能变化影响叠加共同造就了环太平洋大地震带现象,台湾多发地震现象就与此相关,今年9月17和18日在台东和花莲连续发生的強地震现象就是台风“梅花”和“南玛都”对海洋水体的叠加影响造就的。
有的学者提出地球上的地震及火山活动与日月对地球的引潮力有关,我不认同该观点,因为日月对地球的引潮力是一直存在着的,对地球板块影响而言它应该是个作用力常数,地球上冰川水体因地球暖化造成对低洼地势(海洋)转移量变的积累以及水体对地质剥蚀物从高处向低处的搬运作用的量能变化和太阳因辐射热能的不同造成地球上大气环流及洋流运动速度的不同变化的动能变化对地球板块影响而言它应该是个作用力变数,从物理学角度讲变数对物体运动(地壳板块间的升降运动)起决定作用,因此我认为地球上的水体转移运动作用力是造成地球上地震及火山活动的主要外在力。另外据科学研究发现,地球上的地震或火山活动会出现与太阳活动峰年期重合,而太阳活动峰年期又与地球气象异常年重合的现象,这就是太阳辐射热能变化影响造就的现象。
地球上空会出现电闪雷鸣现象,地表上会发生风暴潮及地震或火山现象,电闪雷鸣是因为光速与声速的快慢不同产生的现象,风暴潮及地震或火山是因为风暴潮带来的水体滞涨量能和流速动能叠加力对地壳深处力量的传递及反作用力使地壳板块间受力平衡被打破有个延后过程造成的现象,所以任何自然现象的发生都存在有因必有果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
地球上发生的地震时间与台风或飓风时间比较接近的记录较多,我作了部分整理如下:
2017年第18号台风“泰利”,2017年9月17日10时30分登陆日本鹿儿岛县南九州市沿海;2017年第16号台风“玛娃,2017年8月27日9时左右登陆广东台山市东南沿海;2017年第14号台风“帕卡”,2017年8月27日9时左右登陆广东台山市东南沿海;“天鸽”登陆广东珠海8月23日12时50分前后在广东珠海南部沿海登陆;8月25日飓风“哈维”登陆美国克萨斯州,哈维”是近12年来美国遭遇的最强飓风,也是得州自1961年来遭遇的最强飓风继上次飓风“哈维”在美国德州等地肆虐之后,近日又有飓风“艾尔玛”将来袭,而且这个飓风“艾玛”堪称百年最强飓风,根据气象资料显示,它的风速超过了 185 英里/时。预计将在9日或10日抵达佛罗里达。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20日22时29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35度,东经121.85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福建多地有震感。中新网9月21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1日上午07时59分,印尼中西部附近海域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588.6公里。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11日13时28分在菲律宾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14.00度,东经120.71度,当地时间9月19日13点14分,墨西哥莫雷洛斯(Morelos)州阿克索奇亚潘(Axochiapan)市西南12公里处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包括首都墨西哥城在内的附近多州受灾,据了解,这是两周来墨西哥发生的第二次强震。9月7日23点49分,墨西哥恰帕斯(Chiapas)州托纳拉(Tonalá)市西南137公里处海上发生里氏8.2级强烈地震,墨西南沿海多州受灾,导致近百人遇难。从这些相近时间段发生的台风和地震记录看,不知这些是自然巧合现象,还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19日23时“纳沙”台风影响海南,22日泸定县又发生五级地震,10月22日13时17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北纬29.69度,东经102.10度)发生5.0级左右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