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白垩纪陨石坑岩浆冲击波的逆掩与順推
投稿人:钟希瑞 投稿时间:2020-04-28 22:33 访问量:

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金属态氢离子,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形成二氧化硅、粘土、云母、长石、辉石、铁镁质橄榄岩;同时,随冲击波运动的金属态氢离子还聚合为其它各种矿物。

小行星撞击形成的断裂构造——“犁形下切”处底部有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形成“玻安岩”;在大型陨石坑的边缘,高温、高压下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形成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在陨石坑的冲击波轴心部位逆掩的还有花岗岩岩浆等。在陨石坑里石英与硅酸盐按鲍文反应序列分布,逆掩的矽卡岩最容易接纳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形成的矿物;但陨石坑中心则成矿单一,常常是柯石英与陨坑玻璃相伴而生。

山东省潍坊市沂沭断裂带东翼之白垩纪陨石坑中央锥底部的陨坑玻璃

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金属态氢离子,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形成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在陨石坑中心附近的是石英、云母;陨石坑冲击波里铁镁质橄榄岩岩浆、辉岩岩浆、玄武岩岩浆逆掩叠加形成蛇绿岩套的同时,还有大量的硅酸盐会顺推形成波浪状玄武岩;玄武岩遇到过量的二氧化硅就可以形成安山岩、英安岩等等;当金属态氢离子聚合为流纹岩时,顺推的玄武岩遇到流纹岩就成为双模式岩套。

小行星撞击地球,基性岩、超基性岩随着陨石坑冲击波逆掩形成“层流”,快速逆掩的岩浆下层产生的低气压为陨石坑里角砾岩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花岗岩岩浆的快速逆掩,导致了石英、云母、长石混合物下部的硅酸盐岩浆在低气压下形成拉斑玄武岩。拉斑玄武岩下部的玄武岩岩浆逆掩形成对冲,喷射的玄武岩岩浆在陨石坑里成为了棱柱状玄武岩;事实上,在复杂的陨石坑里,也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硅与喷射的玄武岩混合,形成棱柱状安山岩。

山东省潍坊市沂沭断裂带东翼之白垩纪陨石坑岩浆冲击波轴心逆掩形成的棱柱状玄武岩

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金属态氢离子聚合的硅酸盐和其它矿物混合,形成矽卡岩矿床。小行星撞击地球形成的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成矿规模一般较小;含有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所需要的低气压,是陨石体撞击小行星冲击波边缘的橄榄岩岩浆形成角砾岩时产生的,随后的开放环境保证了金属态氢离子聚合的金刚石不被破坏——因为小行星撞击结束了。可以推测:角砾岩、云母、金刚石是晚于铁镁质橄榄岩形成于陨石的第二次撞击产生的“筒、床、墙”构造。

在复杂的陨石坑里,大型陨石坑冲击波的逆掩和顺推,还会导致小行星俯冲时形成的熔融状态的地垒——王氏组含砾砂岩错位;而且”埃达克岩“等一些特殊构造也是小行星撞击方向改变,导致某种岩浆冲击波缺失后随机形成的。

沂沭断裂带上小行星由南向北俯冲烧结形成的地垒——王氏组含砾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