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科普创意创新大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届科普创意创新大赛通知
作者:中国科大 访问量: 20

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科学精神,参与科学传播实践,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呼吁全社会关心关注、帮助支持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进而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打造创新型国家做出新贡献,在“科学智慧火花”栏目校园行的支持下,现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届科普创意创新大赛。

一、大赛主题

科技传播与创新创业

二、参赛对象及要求

1. 本校在读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可参赛。

2. 国家及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须至少提供一部参赛作品。

三、时间安排

1. 大赛宣传与作品征集阶段(9月9日前)

2. 作品整理与评审阶段(9月10日—16日)

3. 优秀作品表彰与展示(9月17—25日)

四、参赛方式

请在9月9日前,按照要求将作品发至大赛征集邮箱:cxcenter@ustc.edu.cn 

互动交流QQ群:571226909

五、大赛奖励

1. 优秀科普作品奖

一等奖2名,奖金各5000元,颁发获奖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2000元,颁发获奖证书;

三等奖15名,奖金各1000元,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

2. 获奖作品符合成果转化条件的,将由主办单位择优扶持帮助作者申请专利,并进行“双创”辅导。

3. 将从获奖作品中择优推荐至第七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

六、参赛作品的要求及评审原则

(一)参赛形式

1. 个人

2. 团队:团队人数限定为2-5人

(二)作品类型

1. 科普展教品(实物或设计方案)

2. 数字科普作品(动漫、游戏、微视频、APP)

3. 科普文学(含小说、诗歌、散文、剧本)与科普报告

(三)总体要求

1. 参赛作品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普及性、创新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参赛作品应聚焦社会热点和焦点,重点围绕前沿科技、能源资源、生态环保、食品安全、健康医疗、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主题,以青少年儿童、社区居民等为主要对象。

3. 遵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设计,无知识产权争议;作者需签订原创承诺书。主办单位有责任保护参赛作者的知识产权,同时对参赛作品享有进行公益传播的使用权。

4. 所有申报材料(科普展教品实物除外)不予退还,参赛者请自行备份。参赛作品附件命名要求统一为:作品类型+作品名.RAR。

5. 参赛作品经核实有舞弊、抄袭或作假行为的,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并保留进一步问责的权利。

(四)分类作品要求

1. 科普展教品(实物或设计方案)的要求

(1)科普展教品应符合科学精神,体现科学的本质,杜绝神秘主义;对科学技术原理的展示简单易懂,深入浅出,杜绝常识性错误。

(2)倡导创新设计,利用人类社会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造性构思,可将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等融汇其中,设计出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的科普展教品,杜绝简单模仿与抄袭。

(3)科普展教品应有明确的展示目的和适当的教育目标,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观众的参观特点、动手能力与学习需求,便于观众的接近、体验与理解。

(4)科普展教品应注重交互性,设计时应关注观众的行为,引导观众智力、体力和情感的投入,诱导积极参与,激发探索兴趣,促进深入思考,使观众通过与展品的交互,获得该展品所传递的信息,从而达到科学知识和技能迁移与巩固的目的。

(5)科普展教品应充分采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如机械结构等实物的方式展现科学技术原理的抽象概念,具有易操作、简维护、耐用等特点,更有助于实现观众的自助操作。

(6)科普展教品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各种安全标准和规范,遵循用电、防火和环保等要求,全面考虑并消除展示互动过程中可能对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安全隐患。

设计方案可使用开源软硬件设计制作,实物作品需提交实物图片或演示视频(分辨率为720dpi 或1080dpi;画面比例为16:9;时长20 分钟以内)。

2、数字科普作品(动漫、游戏、微视频、APP)的要求

(1)数字科普作品务必原创,不得侵权;且内容不得带有任何明显广告信息。

(2)数字科普作品如引用其他版权作品部分内容的,须在作品结尾(或适当位置)注明引用或参考作品信息。如使用非原创的音乐作品须在结尾注明原作者。

(3)数字科普作品须同时提交相应的创意说明文档(Word版本),说明作品的创作背景、核心创意、脚本要点以及创作过程。

(4)数字动漫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单幅绘画或图文作品(不少于4 幅)、四格漫画(不少于两组)、条漫(不少于两组)、故事漫画(不少于8 页)、绘本(不少于8 页)的数字化形式和2D 动漫视频、3D 动漫视频;所有作品最低画幅要求1920*1080P(或分辨率不低于300dpi),作品提交JPG格式,画面清晰,单张图片大小不大于2MB;动漫视频作品帧速不低于12 帧/秒。

(5)数字科普游戏作品包括但不限于FLASH游戏、APP游戏、HTML5游戏、可执行文件EXE游戏等;作品适用终端可为手机、PAD或电脑,或适用多终端;游戏作品支持系统可为Android、IOS,或Windows、MAC系统。

(6)科普微视频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影视拍摄的短视频与微电影。作品拍摄画面清晰、镜头运用流畅,有一定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7)科普APP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OS或Android、基于微信端的APP。作品应在适合的APP主流分发平台审核通过。

(8)科普动漫视频和科普微视频作品长度以3分钟以内为宜,最长不超过10分钟;作品规格需为16:9或4:3,格式为MP4或MPG,有完整的片头(须有参赛作品名称,但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学校信息)和片尾,片中旁白或对话使用普通话、方言均可,须标注中文字幕。

3、科普文学(含小说、诗歌、散文、剧本)与科普报告的要求

凡能体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文本作品,均可参赛。作品提交Word或PDF版本,字数要求1000至15000之间。

(五)分类作品评审原则

1、科普展教品(实物或设计方案)评审原则

(1)正确性:表达的科学技术原理正确。

(2)新颖性与艺术性:表现形式、造型和外观具有新颖性和艺术性。

(3)完整性:设计方案完整,运用技术成熟。

(4)可重复性:实物展示不依赖个人技巧,具有可重复展示功能。

(5)互动性与趣味性:强调人机互动和趣味性操作,同时确保操作者安全。

2、数字科普作品(动漫、游戏、微视频、APP)评审原则

(1)公益性:体现科学传播的公益性,不含商业性信息。

(2)科学性:应主要是对科学知识、思想、方法、精神或文化的表达,无明显科学错误。

(3)原创性:应是完全原创或是基于其他科学作品的二次创作。

(4)传播性:传播格式应符合数字科普作品提交的最低要求。

(5)普及性:应具有受众普遍性、趣味性或者其他吸引人的显著特征。

3、科普文学(含小说、诗歌、散文、剧本)与科普报告评审原则

凡能够将科学之玄妙与文字之魅力、理性之内核与感性之外壳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可视为精品。具体评审原则如下:

(1)科技性:科技性是作品之本。参赛作品应没有科技知识方面的任何“硬伤”,知识点精准、新颖,提倡体现当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最新动向,或反映公众所普遍关注的科技大事件。

(2)创新性:创新性是作品之魂。提倡作品或在题材内容、或在写作手法、或在表现形式、或在风格包装方面,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处,甚至蕴含引领潮流的潜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智慧和匠心。

(3)艺术性:艺术性是作品之魅。唯有具备文字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才会有较高的流传度,才能更好地完成普及知识的重任。要在通俗性的基础上彰显艺术性,既照顾到普通大众的知识背景,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于虚构类文本——科普文学作品来说,要求语言、人物、结构、叙事、情感、想象等方面具有张力,或感人肺腑或发人深省或引人捧腹,达到了一定的审美境界。对于非虚构类文本——科普报告作品来说,要求主题鲜明,层次明晰,说理透彻,语言晓畅,具有一定的理论冲击力和人文关怀精神。

(4)实用性:实用性是作品之翼。关注并考察作者的现实敏锐度、社会责任感或实际拓展能力;凡能够和社会热点、本地实际相结合,或者可以较便捷地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作品,其社会和应用价值将获得极大提升。

七、联系人:

校团委   陈蒙远   联系电话:15209856202

                        赵 林   联系电话:63600277

科研部   姜 川   联系电话:63601954

 

校团委、科研部

2016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