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行 两校征文评选 2022年
  • 2022年
    没错,就是“铊”
    作者:曹杰龙 访问量: 20


    “铊”的性质

    铊(Thallium)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Tl,原子序数为81,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Ⅲ A主族。铊有两种常见价态(+1,+3),自然界中的铊主要以Tl+的形式存在。因为Tl+与K+的离子半径相似,所以Tl+可破坏K+参与的生理过程,对人体造成损伤。铊表现出比铅、镉、汞更大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可导致四肢疼痛、厌食、头痛、脱发、失明等症状。由于具有亲硫和亲石特性,铊主要以微量成分赋存于黄铁矿(FeS2)、闪锌矿(ZnS)、黄铜矿(CuFeS2)、方铅矿(PbS)等硫化物矿物以及长石、云母等硅酸盐矿物中。因此,矿石的开采、冶炼和燃煤发电等工业活动都是铊进入环境的潜在途径。

    铊”的受害者

    196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回龙村村民出现脱发、视力迅速衰退等异常症状,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调查人员对村民的尿液、头发,以及当地土壤、水源、粮食进行了取样分析,在这些样本中均发现了铊元素,由此确定村民的怪病是由铊引起的。但是回龙村的铊从何而来?原来,回龙村所在地是一个多金属元素矿区,经过开采后大量矿渣被遗弃在山坡上,每逢雨天,矿渣就会随雨水向山下流失。而这些矿渣中含有大量铊元素,污染了当地的水源和菜地,长期食用/饮用被铊污染的蔬菜/水就导致了铊中毒。

    1994年,清华大学在读学生朱令出现腹痛并发展为全身剧痛,头发在几天内掉光。虽然去医院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但并没有查出病因,后来因为病情得到缓解出院复学。朱令返校后不久,病情再度恶化,并陷入深度昏迷。期间,朱令的高中同学将朱令的病症翻译成英文,发送到互联网上向全世界的医生求救。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收到了几千封回复邮件,邮件集中反映的意见是希望对朱令进行正规的铊中毒检测。在对朱令的尿液、脑脊液和血液等样本进行检验后确定朱令为铊中毒,且很有可能是一起投毒案。在明确病因后,医院对症下药,利用普鲁士蓝给朱令解毒。虽然挽救了朱令的生命,但由于中毒时间长、剂量大,朱令的各组织器官受到了严重的损伤。现在她全身瘫痪,智力相当于六七岁的儿童,语言表达严重障碍,双目近乎失明。铊中毒改变了清华才女的命运,而凶手却逍遥法外,不禁让人愤慨,但我相信正义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铊”的解药

    普鲁士蓝是18世纪出现的一种蓝色颜料,相较于当时其他蓝色颜料,普鲁士蓝色彩稳定、廉价易得,成为了画家们的新宠。梵高的代表作《星空》就用了普鲁士蓝晕染,葛饰北斋画作《神奈川冲浪里》中的蓝色巨浪也是普鲁士蓝的经典之作。备受艺术家青睐的颜料为什么可以成为铊的解毒剂?

    《星空》和《神奈川冲浪里》

    普鲁士蓝是一种配位化合物,其配体为6个氰基,二价铁和三价铁分别与氰基的C、N原子配位成键,形成开放式的骨架,K+则间隔位于立方体中心。由于Tl+和K+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Tl+可与普鲁士蓝中的K+发生离子交换而随粪便排出。2003年,普鲁士蓝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成为首个治疗铯或铊辐射污染的药物。

    普鲁士蓝

    “铊”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涉铊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对饮用水安全、人体健康等造成了一定影响。例如,2010年10月广东北江中上游河段发生铊污染事件,北江干流铊浓度超过水源地标准限值(0.1 μg/L)1-9倍。2017年5月、2021年1月,嘉陵江连续发生铊污染事件,四川省广元市西湾水厂铊浓度分别超过水源地标准限值4.6倍、1倍。

    随着涉铊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湖南、广东、江苏等涉铊大省自2014年起陆续出台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2020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2012)修改单,从国家层面针对涉铊行业废水排放增加总铊控制要求。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将铅、汞、镉、铬、砷、铊和锑列为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

    “铊”的处理技术

    含铊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氧化-还原沉淀法等。吸附法是用多孔性固体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吸附去除水中铊离子。因其操作方便、适应性广、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废水处理的最佳技术之一。氧化-还原沉淀法是指铊在还原条件下以Tl2S的形式或在氧化条件下以Tl(III)(氢)氧化物的形式生成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铊。

    参考资料

    Xiao T, Guha J, Boyle D, et al. Environmental concerns related to high thallium levels in soils and thallium uptake by plants in southwest Guizhou,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4, 318(1-3): 223-244.

    Peter A L J, Viraraghavan T. Thallium: a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5, 31(4): 493-501.

    杨春霞. 含铊黄铁矿利用过程中毒害重金属铊的迁移释放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捉鬼 夜半鬼剃头》.走近科学

    《朱令的十二年》.东方时空

    Xu H, Luo Y, Wang P, et al. Removal of thallium in water/wastewater: A review[J]. Water Research, 2019, 165: 114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