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行 两校征文评选 2021年
  • 2021年
    诺奖得主盖姆为什么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仅次于美国?纳米限域毛细凝聚可以作为一个例子
    作者:袁岚峰 访问量: 20

    导读

    王奉超和盖姆等人的工作,就是在用石墨烯搭建的纳米毛细通道里,测量了水的凝聚压强,并给出了开尔文方程的新形式。


    视频链接:

    西瓜视频:《诺奖得主盖姆:对俄罗斯感情复杂,中国应用科学世界第一》

    https://www.ixigua.com/6890472189468869132/

    本视频播放量已超两百万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奉超教授(图1)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教授(图2)团队合作,在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论文发表在《Nature》上。他与中国的合作非常密切,怪不得他对中国科技的评价那么高,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仅次于美国,而应用研究全球最强。

     

    王奉超教授(图1)

     

    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教授(图2)

    下面来介绍一下王奉超与盖姆的研究。

    首先,什么是毛细现象(图3)?

     

    毛细现象(图3)

    水在玻璃杯壁处的液面比中间略高一些,这就是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当系统变小时,就会有很多有趣的毛细现象,例如浸润液体会在细管道内自发地向上爬升。植物体内的导管就是毛细通道,将水逆着重力向上运输,让水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然后,什么是毛细凝聚?

    在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凝聚的临界压强叫做饱和蒸气压。而在小通道内,水会更容易凝聚,还没到饱和蒸气压的时候就凝聚了,这就叫做毛细凝聚。凝聚压强的变化被开尔文勋爵在150年前定量描述,通过通道的尺寸、液固接触角、表面张力系数等参数可以算出凝聚压强。这个理论被称为开尔文方程。人们已经发现,它可以描述尺寸从宏观到10纳米左右的凝聚现象。

    那么,10纳米以下怎么办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毛细通道缩小到纳米尺度时,只有几个原子那么大,也就是“限域系统”。此时,通道内可能只能容纳一两层水分子,无法定义曲率半径,开尔文方程就不适用了。

    王奉超和盖姆等人的工作,就是在用石墨烯搭建的纳米毛细通道里,测量了水的凝聚压强(图4),并给出了开尔文方程的新形式。

     

    水的凝聚压强(图4)

    王奉超发现,在纳米尺度的毛细凝聚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固液界面的作用,而不是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的液气界面的作用。据此他们建立了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的新理论,并将方程适用性拓展到亚纳米尺度。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极限尺度下的毛细凝聚现象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微电子、制药、食品等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前景。

    最后有个彩蛋(图5)。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介绍这个成果,然后有一位网友问:“什么是科学技术大王啊?”然后他发现,是科学技术大学王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