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平逝世,享年91岁。
举国悲泣,痛失国士。
图1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来源:人民日报
然而,就在这样致敬和缅怀的日子里,仍有不少所谓“公知”别有用心,企图将转基因与杂交技术混为一谈以偷换概念、歪曲事实,企图以“杂交水稻口感不如泰国香米”“让中国人吃饱饭的是市场经济”“杂交水稻之父应该是日本科学家”的大言不惭以“踩一捧一”、蹭流量、蹭热点,企图编造贪污科研经费的谎言以损毁英雄形象,企图打着科普的幌子抹杀掉袁隆平院士的功绩……
因此,我们在不信谣不传谣、抵制不当言论的同时,也更需了解院士的功绩,知晓杂交水稻培育之艰辛,理解杂交水稻对世界之影响,以此告慰前辈。
一、“富不过一代”——杂种优势的自交衰退
在国外杂种玉米、杂种烟草、杂种小麦等领域突飞猛进并使产量剧增的国际背景下,杂交水稻的研究也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
人们往往希望得到具有高产、耐寒、抗病等优良性状的水稻。而相比于常规水稻,杂交水稻更具有这种“高富帅”的杂种优势。因此,人们逐渐高度关注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水稻培育。
图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自交后代性状分离(自交衰退)
来源:自制
但自然生长繁殖状态下得到的多是“矮搓穷”的自交水稻,而对于少数“高富帅”自然杂交水稻,其后代却是越来越“挫”[1]。这是因为,根据孟德尔定律,随着自然状态下的“高富帅”继续自交,其后代会出现“自交衰退”现象,即杂种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各种隐性性状的缺点不断暴露,最终“泯然众人”。
图3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自交后代性状分离(自交衰退)
来源:自制
这就成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个难点——如何让“高富帅”杂交水稻的后代继续保持稳定的性状?
科学家们很自然地想到,如果通过人工授粉而不让“高富帅”自交,不就能保持优良性状了吗?历史实践证明,大方向上的思路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由于水稻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使同一植株上的“矮搓穷”“近水楼台先得月”,而“高富帅”水稻只得在一旁“只可远观”。
图4 水稻雌雄同花、自花授粉
来源:[2]
二、“棒打鸳鸯”——雌雄分离“不育系”
于是,杂交水稻研究迎来了第二个难点——如何将水稻“雌雄分离”,以保证“高富帅”的花粉能落在非“高富帅”的雌蕊上呢?
撮合外地女婿和本地妹子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将本地雄蕊全部“阉割”。但这个工作量异常巨大——在空间上,一穗水稻约有150-300个花,且花小得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同时,雌蕊和雄蕊长在一起,“阉割”时容易伤及雌蕊,更容易使雄蕊的花粉不小心落到雌蕊上。在时间上,同一稻穗上的花也并不是同一时间开放的,而是在7-10天的花期内依次开花;同时,开花时间也受天气影响,一般上午9-10点开始开花,11-12点最盛,而下午2-3点就“下班”了。因此,人工“阉割”需要在只有10天左右的花期内,头顶着正午毒辣的烈日,在田间进行堪比“绣花”的“手术”。此外,一个优良基因遗传研究需要大量的水稻样品。而如果在“阉割”过程中有漏网之鱼,那么其在几代之后就会让所有努力前功尽弃。如此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工作,显然不现实,更不利于产业化推广。
图5 水稻稻花及花药
来源:[2]
因此,第三个巨大难题就是,有没有自然性状就是雌雄分离而无需人工“阉割”的基础水稻呢?
历经千辛万苦,1970年,袁隆平团队在海南找到了一株雄蕊失活的水稻!这株“伪娘”水稻的雄蕊没有繁殖能力,但雌蕊能正常受孕,因而其无法完成自交,而只能通过异花授粉进行繁殖[3]。而这,正是所需用于人工授粉的水稻,被称为“(雄性)不育系”(Sterile Line,SL)或“野败”(Wild Abortion,WA)。
三、“不忘初心”——始终如一“保持系”
但由于“伪娘”雄性不育,因而无法自交产生下一代“伪娘”;但若将“伪娘”与其他品种杂交,则其后代又将回到了“自交衰退”的困境中。因此,这就产生了第四个难题,如何培育稳定的不育系后代呢?
为解决第四大难题,“保持系”(Maintainer Line,ML)水稻诞生,即筛选出一个品种,使其与不育系杂交,后代仍保持雄性不育的特征。颜龙安利用“野败”于1972年培育出“二九矮1号”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而袁隆平则在1973年育成“二九南1号”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4]。
由于不育系无法通过自交得到后代,因而就需要将其与“保持系”水稻(即具有与SL相同性状、但雄蕊发育正常的水稻)进行杂交。如此,可以得到具有稳定不育特征的不育系后代。
图6 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
来源:自制
四、“砥砺前行”——“高富帅”恢复系
然而,科研的进程向来不会是坦途大道。紧接而来出现了第五个难题——仅仅依靠不育系和保持系也无法得到具有杂种优势的水稻。
为了得到具有杂种优势的水稻,还需要一个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使之与不育系杂交的后代具有雄性可育特征,使其能够自花授粉而用于后续生产,推动具有杂种优势的水稻后代继续“砥砺前行”。而这种具有优良性状且后代可育的水稻称为“恢复系”(Restorer Line,RL)。
为了尽快寻找到恢复系,袁隆平团队将宝贵的“野败”种子分给了全国30多个科研单位。在全中国农业学家的努力下,“野败”又与非洲、欧洲、美洲等的一千多种水稻杂交,最终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于1973年,在东南亚的品种里找到第一个结实率在90%以上的强恢复系IR24[4]。至此,中国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最终完成。
由于不育系的不育特征,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杂交后代无法产生种子。因此,“恢复性”在为最终杂交水稻提供优良性状的基础上,也使农民能通过保留其种子而用于再生产,而不需要年年向政府购买“伪娘”种子,极大地降低了杂交水稻的推广成本。
图7 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
来源:自制
五、小结
综上,不育系、保持系、恢复性构成了著名的“三系杂交系统”,形成了培育兼具杂种优势和遗传稳定的杂交水稻完整闭环。
图8 “三系杂交法”流程示意图
来源:自制
首先,不育系和保持系杂交,得到稳定的不育系后代。其次,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兼具杂种优势和遗传稳定的生产种子。同时,保持系、恢复系各自自交,依然能够得到保持系和恢复系。由此,通过“三系杂交法”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不育系(由不育系和保持系杂交得到)、保持系(由保持系自交得到)、恢复系(由恢复系自交得到),奠定了杂交水稻大规模生产推广的基础,进而解决了数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为我国粮食安全夯实了生产根基,为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是推进“两个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农业科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科技精神力量!
图9 优势杂交水稻培育过程
来源:基于[5]改绘
后记
虽然1968年日本就首次提出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但其杂交水稻不具备杂种优势,操作成本太高,无法投入大规模生产,以至于项目被最终放弃[6]。而袁隆平院士使“三系法”这套“空中楼阁”真正“接地气”,是大规模杂交水稻育种并推广种植的奠基人之一。那些所谓“‘杂交水稻之父’应该给日本人”的言论无非是哗众取宠罢了!
袁隆平院士的功绩和精神不容诋毁!
袁隆平院士带领着团队,通过成千上万次的“逐株检查”和田地实验,完善了三系选育和配套理论,发现了选配的内在规律,并设计了相关技术方案。其发表的《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即“袁隆平思路”[7],成为了杂交水稻技术范式的雏形。在之后的发展中,袁老又构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路线、创立了超级杂交稻育种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袁老培育了一大批中国农学研究的顶尖人才,为我国农业科研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在某些领域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杂交水稻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科研就是一步又一步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艰辛历程。袁隆平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甘坐板凳、脚踏实地、团结协作的科研精神,激励着新一代年轻学者努力学习,认真科研,以继承前辈们的精神和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图10 袁隆平在田间工作
来源:[8]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杂交水稻”的诞生养活了十几亿中国人,维系了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打破了国际上“谁来养活中国”的威胁论基调,提高了中国农业乃至综合实力的地位,助力了他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友好、肩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国际赞誉!
国士无双,先生千古。后继有人,复兴中华!
参考资料
[1]寂照庵.科普一下杂交水稻的伟大[EB/O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h411v7Q1?from=search&seid=13527921056253976470,2021-5-23/2021-5-29
[2]中国作物学会.水稻开花你见过吗?[EB/OL].http://www.chinacrops.org/xsjl/2020/11-17/2197.html,2020-11-17/2021-5-29.
[3]踩石者飞飞.【双语】都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你知道杂交水稻的原理是什么吗?[EB/O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X4y157S7?from=search&seid=13527921056253976470,2021-2-13/2021-5-29.
[4]中国新闻周刊.杂交水稻研发历程揭秘[EB/OL].http://news.inewsweek.cn/2/2018-08-16/3154.shtml,2018-08-16/2021-5-29.
[5]知否KnowHow.【知否KnowHow】三系杂交水稻是如何产生的?[EB/O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38818745/,2020-7-10/2021-5-29.
[6]北京晚报.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对于世界粮食有巨大的意义[EB/OL].https://news.bjd.com.cn/read/2021/05/28/96765t172.html,2021-5-28/2021-5-29.
[7]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J].杂交水稻,1987(1):1-3.
[8]中国青年网.袁隆平:“豪宅别墅”当“田间地头”[EB/OL].http://news.sina.com.cn/gov/2017-08-01/doc-ifyinvyk3084453.shtml,2017-8-1/202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