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行 两校征文评选 2020年
  • 2020年
    “这位公子,我看你天庭饱满,当是命犯桃花...”——“看相”算命背后的科学机制
    作者:生物物理研究所 徐凡舒 访问量: 20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穿越到了某一朝代,刚想凭着21世纪的知识储备大展宏图飞黄腾达,这时却被一算命先生当街拦下,那先生气喘吁吁地道:“公子留步!我观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福相,以后定有大作为。但你眉宇之间总有一股阴煞之气,近日实不应与人动怒,否则便有血光之灾!”你是否会不耐烦地推开他,决心不信这些骗人的鬼把戏……且慢!先别急着离开,这中间还真有那么一点科学道理。

    1、“相由心生”VS“不能以貌取人”

    大约是从先秦开始,老祖宗琢磨出一门广为流传的行当——算命。作为算命中的重要学问,“相学”,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至今,仍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而相学的个中术语亦活跃非常,相信诸位对“命犯桃花”“印堂发黑”等等词语不陌生,直到如今,还依旧活跃在各类神鬼志异的小说以及影视剧中。

    古人有云,“相由心生”。你只看曹公笔下的小姐夫人们,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薄面含嗔”(图1.1);宝钗“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图1.2);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图1.3)。从相学角度分析,眉间若蹙是时常忧愁之兆,面薄则为苦相;而丰腴的圆脸常被认为是福相;丹凤眼为人聪慧有领导力,吊梢眉则暗示欲望高,私心重。不仅曹公信奉“相由心生”,从古至今的小说家们也不例外,作者对人物外貌的描写通常都暗示了一定的性格特征。

    图1.1 87版红楼梦 林黛玉(图源网络)

    图1.2 87版红楼梦 薛宝钗(图源网络)

    图1.3 87版红楼梦 王熙凤(图源网络)

    但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却是,“不得以貌取人”。长辈常说“看人不能看脸,恶貌不一定阴险”。可面对恶相之人时,虽然知道不能光看面貌就肤浅的下定论,可我们还是会下意识的害怕以及远离。这其实是我们大脑的“偏见”在作怪,或者说,这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为何能下意识的区分出温柔与凶狠的面相呢?甚至在没有学过所谓“相学”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在原始人类时期,没有语言和文字,各种信息都是通过生气、兴奋等表情和动作传达的。因为趋利避害的本能,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人们已经逐步熟悉到透过表象的神情来体会对方此刻的心理状态,这令我们将面孔与利害相连,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潜意识的判断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令我们在最快的时间内逃脱所感知到的危险。

    2、“相由心生”的科学道理

    我们的大脑不仅能够准确的识别不同的人脸,还能通过面孔的表征,根据老祖宗几千几万年的经验来告诉我们面前的人在释放着或危险或友好的信号。但又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面相呢?

    科学家认为,观察者可以感受到面部的某些信号,从而对他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倾向做出准确的推断。为了精确比较面部形态和人们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定义了一系列衡量面部特征的尺度,例如面部宽高比、眼宽、颧骨突出度等。在这些林林总总的特征值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面部宽高比。

    2.1 面部宽高比(fWHR,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当我们通常说一个人脸宽,是基于什么样的尺度之下呢?由于每个人骨骼生长不同,脸部宽窄与否也不应只是简单的通过测量面部宽度得到。在这里,科学家引出面部的宽高比(fWHR)来定义面部的相对宽度,面部宽高比被认为是由“两颧的宽度除以从上唇的中间点到眼睑的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得到的(图2.1)。

    图2.1 面部宽高比的测量:两颧的宽度除以从上唇的中间点到眼睑的最高点的垂直距离[1]

    2.1.1 fWHR与男性攻击性之间的关系

    科学家通过各种行为学实验发现,fWHR越大即面孔越宽的人,更具有攻击性(agreession),并且这一特征在男性中更加明显。2008年,科学家第一次提出fWHR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他们找了一批冰球运动员,以每场比赛被罚下的时间的总数作为攻击性的证据[2]。研究发现,fWHR与攻击性的行为呈现正相关。而与女性相比,男性的面部宽高比更大,攻击性更强,但在女性内部,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因此科学家认为,fWHR可能是男性攻击性行为的面部信号。后来的科学家也通过令被试进行棒球、电子游戏等行为实验来证实上述观点。

    同时研究者通过收集法庭案例来研究面部宽度与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面部宽度越小的男性更容易在暴力中死亡,而女性结果并不显著。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个体能够通过fWHR来辨别个体的攻击倾向,从而及时规避危险分子。当女性遇到一位陌生的男性时,她与该男性的社交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对该名男性危险性的判断。当她潜意识认为对方值得信任并且不具备较大危险性时,她会缩短与该男性的社交距离。实验研究发现,fWHR越大即面孔越宽的人,女性与他越想保持较远的距离。[3]简而言之,根植于我们潜意识中的“看相”能力,可以帮助我们科学“算命”,从而规避一些可能的危险。

    2.1.2 fWHR与攻击性的内在生物因素

    在上述研究中,科学家们证实了宽脸男性可能拥有的一系列社会特征,但为什么脸越宽的男性,就具有越强的攻击性呢?这与我们的内分泌系统有关——睾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性面部的骨骼生长。而研究发现,睾酮与气愤、争斗、社会竞争有关。举个例子,相信各位都经历过青春期叛逆,而睾酮正好就在这个时期起作用,从而对我们的个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为什么男性fWHR与攻击性的关系比起女性来说更加明显,有大概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虽然女性体内也含有这种激素,但是远低于男性(约为男性的10%)。同时也有研究强调了雌激素和生长激素对两性骨骼成长的作用,而女性体内这两种激素水平普遍较高,因而导致睾酮对女性面部骨骼生长的影响减小;二是因为女性拥有更多的脂肪,使得面部皮下脂肪的存在掩盖了原本的骨骼比例,进而影响了面部宽度的测量。总而言之,男性和女性的面部形态可能反映出不同的生长和内分泌机制,睾酮的差异可能与男性的面部骨骼大小(特别是面部宽度)以及攻击性直接相关,而女性的面部指标则与更多的因素有关。

    2.1.3 反对派的观点

    读到这儿,脸宽的各位先生也无需慌乱,因为这个结论并非受到所有人的认同,也有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4]。他们发现在一帮职业曲棍球运动员中,比赛受到的惩罚与体重呈现显著正相关,他们认为体重与攻击性的相关性更高,而不是身高和fWHR。

    2.1.4 fWHR反应的其他社会特征

    最近,面部宽高比已被认为是与男性一系列行为特征相关的面部指标。男性的fWHR似乎与反社会倾向有关,如攻击性、剥削、欺骗等。科学家通过信任游戏发现宽脸男性会有更多的利用他人信任的行为,而参与者们也更倾向于信任那些窄脸男性。当然,除开这些消极行为,科学家还发现很多积极的行为特征,例如脸宽的男性拥有更强的奋斗意志,以及他们会为群体做出更多的自我牺牲。同时在危险或恐怖的事情面前,他们表现的更淡定自然,还常常表现得富有魅力和影响力。比如一项研究表明,林肯先生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他的宽脸也有着一定关系[5]

    图2.2 林肯面部宽高比示意[5]


    2.1.5 其他面部测量指标

    图2.3 其他面部测量指标[1]

    除去fWHR,还有很多面部可以测得的指标(见图2.3),例如下脸/全脸高(cb/ab);颧骨突出度(ef/gh);眼宽(cd/ij);平均眉高(km/ab)等等,他们与睾酮的浓度与男性气质等都有着一定关系。

    3、故事结尾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故事,你不小心穿越到了某朝某代一公子哥身上,算命先生对你说“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不应与人动怒……”如果忽略中间的推论过程,拥有21世纪知识的你明白,宽脸的你可能的确具有更强的攻击性,但这也不打紧,毕竟科学家有言,宽脸男性往往由于浑身散发的危险性而拥有更强的魅力,没准还能偶遇佳人,“命犯桃花”呢!


    参考文献

    [1]Lefevre, C.E., et al., Telling facial metrics: facial width is associated with testosterone levels in men.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13. 34(4): p. 273-279.

    [2]Tsujimura, H. and M.J. Banissy, Human face structure correlates with professional baseball performance: insights from professional Japanese baseball players. Biology Letters, 2013. 9(3): p. 4.

    [3]Lieberz, K.A., et al., The 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determines interpersonal distance preferences in the observer. Aggressive Behavior, 2017. 43(5): p. 460-470.

    [4]Deaner, R.O., et al., Body weight, not 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predicts aggression in pro hockey playe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12. 46(2): p. 235-238.

    [5]Lewis, G.J., C.E. Lefevre, and T.C. Bates, 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predicts achievement drive in US presi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2. 52(7): p. 85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