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长安古意》
漫漫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文人骚客望着池水中成双成对的鸳鸯而感慨自己求而不得的爱情,这份羡慕之情很快转化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流传下来,而鸳鸯也因此成为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满腹忧伤的诗人可以因为一个现象抒发感情,而新时代的我们则要学会透过现象找到本质。
想要看到本质,首先就要了解鸳鸯这种生物。
鸳鸯,是雁形目里的中型鸭类,体长约四十厘米。与自然界中许多禽类一样,鸳鸯的雄性和雌性颜色也不相同。雄鸟额和头顶中央翠绿色,并具金属光泽;枕部铜赤色,与后颈的暗紫绿色长羽组成羽冠。眉纹白色,宽而且长,并向后延伸构成羽冠的一部分,眼周淡黄色,眼上方和耳羽棕白色,颈侧具长矛形的辉栗色领羽。背、腰暗褐色,并具铜绿色金属光泽。雌鸟头和后颈灰褐色,无冠羽,眼周白色,其后一条白纹与眼周白圈相连,形成特有的白色眉纹,上体灰褐色,两翅和雄鸟相似,但无金属光泽和帆状直立羽,颏、喉白色,胸、胸侧和两胁暗棕褐色,杂有淡色斑点,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鸳鸯虹膜褐色,嘴雄鸟暗角红色,尖端白色。雌鸟褐色至粉红色,嘴基白色,脚橙黄色[1]。可以说,鸳鸯无论是雌鸟还是雄鸟都长的极具特色,且极具分辨性,我们一眼就能辨别出两只相伴而游的鸳鸯哪一只是雄性哪一只是雌性。
鸳鸯在繁殖期时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冬季多栖息于大的开阔湖泊、江河和沼泽地带。一般生活在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及附近的溪流、沼泽、芦苇塘和湖泊等处,喜欢成群活动,每年3月末4月初陆续迁到北方繁殖地,9月末10月初离开繁殖地南迁[1]。
判断鸳鸯到底是“好好先生”还是“渣男”最重要的就是这段繁殖期。鸳鸯一般要等到五月下旬才会开始交配。此时雄性鸳鸯会先在雌性鸳鸯身边戏水来进行试探,如果雌性鸳鸯没有反应它还会啄自己美丽的剑羽[2],既可以说是在炫耀,也可以说是在进一步地讨好。在这段时间里鸳鸯几乎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所以会让很多人产生误解,认为鸳鸯对自己的“爱情”忠贞不二,然而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鸳鸯并不是一夫一妻制的生物,也就是说每年游走在每只鸳鸯身边的伴侣并不是同一只!雄性鸳鸯往往会争取和尽量多的雌鸳鸯交配, 而雌鸳鸯也不会只和一只雄鸳鸯的交配。而且, 孵化和育雏的工作也只有雌鸳鸯单独完成, 雄鸳鸯是不参与的[3]。在这段时间里,雌鸳鸯是很辛苦的。为了趴窝孵化 ,几乎每日只吃一顿饭。在遇到敌情时,雌鸳鸯还会假装受伤从而引开捕食者,以此来给雏鸟躲藏争取时间[2]。所以说,鸳鸯与爱情的关联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的传说而已。
那么鸟类中有没有对待感情专一的呢?是有的。它就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天鹅。
在我国,每年3、4月间,天鹅们会大群地从南方飞向北方,在我国北部边疆省份产卵繁殖。雌天鹅都是在每年的5月间产下2、3枚卵,然后雌鹅孵卵,雄鹅守卫在身旁,一刻也不离开,尽心照料自己的伴侣。一过10月份,它们就会结队南迁。在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天鹅雌雄结成终生配偶。求偶行为包括以喙相碰或以头相靠。天鹅求偶的行为丰富,雌雄会趋于一致的做出相同的动作,还会体贴地互相梳理羽毛。由雌天鹅孵卵,雄天鹅在附近警戒;有的种类雄性亦替换孵卵。天鹅夫妇终生厮守,对后代也十分负责,为了保卫自己的巢、卵和幼雏,敢与狐狸等“偷蛋贼”殊死搏斗[4],可以说它们不仅是“模范夫妻”,还是优秀的父母。它们不仅在繁殖期彼此互相帮助,平时也是成双成对,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也会为之“守节”,单独度过一生,甚至悲哀而亡。可以说相比于鸳鸯,天鹅更是名副其实的“爱情鸟”。
还有另一种鸟类,虽不如天鹅般“忠贞”,但也是一夫一妻制的,那就是德国国鸟白鹳。
白鹳的繁殖期为4-6月,通常呈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迁往繁殖地。刚迁来时白鹳通常并不立即进入繁殖地,而是在部分开始融化的河流和湖泊岸边觅食,或在其上空盘旋觅找巢位和觅食地。3月下旬开始分散成对,分别成对进入各自的繁殖地。巢区多选择在没有干扰或干扰较小、食物丰富,而又有稀疏树木或小块丛林的开阔草原和农田沼泽地带。有时也选择在距水域,沼泽等取食地数千米至10余千米远的林带。雌雄亲鸟共同营巢,通常由雄鸟外出寻找和运送巢材,雌鸟留在巢上筑巢。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但以雌鸟为主,每天轮换2-4次,晚上全由雌鸟孵卵[5]。白鹳只有当伴侣死亡之后才会去寻找其他交配对象,虽不如天鹅的“以死守节”那般壮烈,在鸟类世界中也算得上是非常难得的了。
对比之下,鸳鸯就远远“配不上”人类授予它的爱情象征的王冠了。当然了,给鸳鸯扣上“渣男”的帽子显然是不公平的,正如“爱情鸟”的象征意义是我们人类的一厢情愿,这“渣男”称号也只是我们人类的小小的调侃而已。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鸟类都不会选择一夫一妻制,多样化的婚配制度一般更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更有利于优秀的基因传承下去。可以说,选择不止一个配偶也是鸳鸯的生存之道。如今鸳鸯已经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名单[1],我们不能仅仅把鸳鸯当作爱情鸟了,只有更多地了解鸳鸯,才能更好地保护它。
参考资料
[1]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上卷 (非雀形目):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6月:210-212
[2]胡树慧,齐先军.艳丽多情的鸳鸯[J].野生动物,2005(01):9-11.
[3]张耳.鸳鸯——动物世界的“爱情故事”[J].绿化与生活,2011(08):46-47.
[4]蓝色动物学网
[5]北京科普之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