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你们喜欢钓鱼吗?草鱼、鲤鱼、鲢鱼、黄颡、鲶鱼等,可钓种类繁多。有一种鱼,相信钓友们都曾经钓到过——鲫鱼,其分布广,食性杂,能烹饪出鲜美的食物:清蒸鲫鱼、红烧鲫鱼、鲫鱼豆腐汤、蒸烤鲫鱼。
鲫鱼
鲫鱼有什么生活习性呢?
鲫鱼是群居类生物,喜欢和个头相近的一起生活,常成群结队出现在阳光温暖、水草茂盛的水底,但是很少出现在阳光强射的水表面,食物来源包括水草、有机碎屑、底栖生物、蚯蚓、虾等。
鲫鱼性情温顺、文静,警觉性很高。见到食物,并不马上吞食,而是慢慢靠近,在周围转着圈观察一番,然后才慢慢腾腾地用口轻啄饵食,边吞边吐,反复几次。有时还先用身子蹭一蹭,或用尾巴扇一扇,不肯轻易吞下。鱼群中如果有一个同伙被钓走,便立刻逃之夭夭,过一段时间才又小心翼翼地游回来。如若有人往水里扔石块,或是岸边大声喧哗,响动较大,便潜入水底不动。
鲫鱼繁殖能力强,生命力强。其性腺较其他鱼成熟得早,隔年鱼便能产卵,一边产卵一边觅食;而且产卵期长,可从春季一直持续到秋季,产卵数量多,卵产在浅水域的水草或其他物体上。生命力极强鲫鱼的耐受力特好,生命力极强,不易死亡。即便水域环境很恶劣,只要有水,没有毒质污染,就能存活和繁衍后代。鲫鱼繁殖能力强是它分布广、数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鲫鱼可以把卵埋入湿土中,经过阳光照射,便能孵化成小鱼。即便水已被抽干,当有了水之后,又有鲫鱼出现。
鲫鱼喜欢活水,这是因为活水不仅带来充足的氧气,还往往夹带着鱼爱吃的杂物,同时还会对鱼生活的水域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对于鲫鱼来说,尤其喜欢从外部注入的新鲜水(包括涨水和下雨),因为这对于胆小而好动的鲫鱼来说是“天赐良机”。鲫鱼喜风,刮三、四级风的天气时表现异常活跃。
鲫鱼大多分布在哪呢?
像十字交叉口,“Y”型水流,河流拐弯处都是鲫鱼的常居地,不仅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且由于流速慢,合流等原因使此处的溶氧含量有所上升。
近岸水流速度相对较慢,可作为鱼类溯流而上的休息处;水草茂盛能为鱼类提供食物和较高含量的溶氧,水草茂盛处可为鲫鱼提供产卵及栖息地,遮蔽强光,隐蔽性好,适合胆子小的鲫鱼生活。
在岸边凹陷部分,隐蔽性强,水流平缓,适合植物生长,植物为鲫鱼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岸边凸出部分的下游,由于鱼的溯流而上的习性,在凸出部分可以作为休息处;在上游,冲刷岸边溶解部分土壤里的物质可作为食物。
鱼群分布示意图
我们可以什么时候钓鱼呢?
春季,万物复苏,鲫鱼刚刚在冬天的低温环境中恢复活力,加之春季是鲫鱼的繁殖生长高峰期,需要大量摄食,活动旺盛,此时在水域的近岸底部数量相对较多。夏季,由于其怕强光及对温度的要求,常栖息于河流深处,移动缓慢,且多以植食性饵料作为食物。夏季早晨由于气温不高,光照不强,在近岸底部可用传统饵料蚯蚓作钓。秋季,这个时候鲫鱼为了适应冬季饵料减少的情况,此时需要大量摄食,加之温度适宜,光照不强,活动范围大大增加,近岸水草处分布较多。冬季,温度低,食物来源少,鲫鱼活性低,移动少,不积极摄食。常居于深处水底。简而言之,鲫鱼的最佳钓鱼时间是初春晚秋,避开中午逐水草而独钓。
垂钓图
我们怎么准备饵料呢?
打窝饵料,介绍几种材料常见,制作简单,诱鱼效果较好的自制饵料。
1、玉米面(碎玉米也可)加适量香油,再加少量小米,弄碎的虾皮等,用曲酒混合。
2、蚯蚓晒干磨成粉,加玉米面,用红糖水混合。
垂钓饵料:
1、动物性饵料:蚯蚓,红虫,蚂蚱,蟋蟀,菜青虫等。
2、植食性饵料:商品饵,如蓝鲫,大板鲫。
3、自制饵料:玉米面,蚯蚓粉,麸皮,虾粉,鸡蛋清(可加少量拉丝粉)混钓鱼人怎么保护环境?
1、垃圾问题。钓鱼所需装备及钓鱼人吃喝会产生不少垃圾,比如商品饵袋子,蚯蚓盒,矿泉水瓶等,作为一个有素质的钓鱼人,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带走,所有塑料制品一律不能随意丢弃。我们今天丢掉的垃圾,明天通过食物链可能就进了自己的肚子。
河边垃圾
2、鱼食污染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打窝做窝的时候控制窝料的用量,特别是钓鱼人特别多的情况下,都打重窝,用大量饵料诱鱼。首先从经济上来说不划算,其次如果日复一日的钓鱼人都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对整片水域(特别是小型封闭水域)造成污染,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3、.鱼资源可持续性问题。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造成鱼的数量大大减少,钓鱼人所钓的鱼不管从数量还是个头都不如以前,空军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了以后可以继续钓鱼,作为资深有素质有道德的钓鱼人,有两种鱼都会放掉——小鱼,母鱼。小鱼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小鱼用来吃太小,不够吃,直接放生他还回来闹窝。当然鱼本身无罪,我最反感甚至说是厌恶的行为就是钓到小鱼直接丢在岸边晒死。我认为比较合适的行为就是钓到小鱼先放到鱼护中,等到垂钓结束统一放生。放生雌鱼就是为了让他能繁殖更多的鱼。
雌雄鲫鱼对比图
雌鱼身体相对“方”,宽且短,雄鱼长窄;繁殖期的雌鱼圆润肥硕,肚子大。一般来说肚子大的鲫鱼都是繁殖期的雌鱼。对待雌鱼,也可以像对待小鱼一样先置于鱼护中,等垂钓结束后统一放生。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我们对于大自然应该取之有度,不滥捕滥杀;对待自然环境,应做到垃圾不落地,保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