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行 两校征文评选 2020年
  • 2020年
    还在用手拍蚊子?看灭菌蚊专家都弄啥来!
    作者: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颜飞、颜燕 访问量: 20

    “啪”、“啪”、“啪”——是两种动物在打架呢。

    夏末秋初,暑气渐渐退去,可是烦人的蚊子却更加猖獗起来,一掌打手,二掌打腿,三掌打在男朋友的脸上……

    有时候想一想,21世纪的人类拥有的核弹头可以把地球毁灭多少次啊,但还跟远古的祖先一样吃着蚊子的气。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还是靠手拍、喷药、点蚊香的传统方法来灭蚊,伤蚊之前必先伤己。

    于是终于有人忍无可忍,决定投入毕生精力研究蚊子,励志研发出消灭蚊虫的终极武器。

    那人类的勇士们到底发现了蚊子的哪些秘密呢? 

    常蚊还是疟蚊?

    不知道吧?蚊子竟然还有常蚊和疟蚊之分!那被疟蚊咬一口是不是会得疟疾呢?

    实际上全世界蚊科昆虫总有3000种左右,我们平时所说的蚊是吸血性的,被归为蚊亚科,常蚊和疟蚊都在其中。

    无论在温带还是热带,与常蚊相比,疟蚊的种类和数目都少得可怜。疟蚊由于传播疟疾而令人生畏,其实常蚊也可以传播黄热病和发疹热等疾病。

    常蚊和疟蚊在幼虫和成虫阶段的形态和习性都有较大差异,最便捷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蚊子静止在平面时的姿势,常蚊身体与平面保持平行,而疟蚊身体与平面呈45°夹角。

    疟蚊(图源:百度百科)

    蚊子从哪里来?

    蚊子和许多昆虫一样,经历了完全变态发育而形成。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蚊子的变态发育(图源:百度百科)

    蚊子将卵产在水中,若温度适宜只需两天时间就可孵化为幼虫。

    蚊子的幼虫由于具有特殊的运动姿态而被称为“孑孓”。孑孓有九环节构成,靠身上的毛聚集水中有机物生存,并经常将第八个环节上的呼吸器伸出水面呼吸空气。

    孑孓(图源:百度百科)

    孑孓经过三次蜕皮变成蛹,头部变大,身体变黑,特殊之处是蛹依然保持弹簧式的运动方式。

    蚊破蛹而出就变为我们日常所见的成虫,雄蚊的寿命不过短短几天,相比之下雌蚊有一个多月的生命算是长寿了。

    蚊子中的女高音

    夏夜,一阵阵哼哼扰得人不得安宁,这是蚊子晚餐前的吟唱。蚊子这样大张旗鼓就不怕暴露了自己吗?实际上这由不得蚊子,只要它一飞来就会发出尖锐的鸣声。

    蚊子的胸部有较大的气门,拍打翅膀时就会带动气门剧烈收缩,气门口的活瓣随之快速的出入,引发振动从而发音。

    看来是大自然特意对这个小偷施加了枷锁,因为它偷得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新鲜的血液!

    吸血鬼之吻

    众所周知,雌蚊以吸血为生而雄蚊不吸血。不是因为雄蚊道德高尚,而是因为它没有雌蚊那样高级的口器。

    吸血鬼之吻(图源:ac-illust.com)

    当蚊子下一次咬你的时候,你可以静静地观察一下蚊子吸血的过程。蚊子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有一只长长的“吸管”,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这只吸管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

    蚊子降落到皮肤上,利用口器顶端的感觉叶快速随机地尝试容易刺穿的部位。一旦确定部位,蚊子便迅速将口器中的吸收管吐出,这些吸收管带有锋利的尖端,可以考不费力地刺进皮肤。这只吸收管要一直扎到毛细血管,利用血压和毛细管现象将血液提取上来。蚊子的这种吸血方式和人类采集地下水颇为相似,只是地球不会喊痛。

    蚊子的口器就像一只循环使用的注射器,可导致病原体的快速传播。在由蚊子传播的众多疾病中,疟疾是最致命的一种。

    冈比亚按蚊是非洲重要的传疟媒介(图源:百度百科)

    蚊子唾液腺中藏匿着许多病原虫的种虫,随着吸血的过程而侵入人体的红血球。种虫增殖分裂为孢子同时破坏红血球,扩散到血液中的孢子继续侵染红血球并释放毒素从而引起发热症状。

    部分孢子发育成雄雌两种配偶体,随着蚊子的吸血过程进入其消化管。雌雄配体在消化管内结合,并分裂产生种虫,种虫穿过消化管进入唾液腺潜伏下来,等待下一轮的循环。

    蚊子传播疟疾的过程(图源:百度百科)

    疟疾曾经肆虐全球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并且如今仍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悄悄地传播,从传播途径下手是彻底根绝疟疾的有效手段。

    灭蚊催生的科技大招

    依据生物学家对蚊子习性的研究,目前已有多项灭蚊技术得到研发和应用,并且极大地降低了蚊子及其携带的病原体造成的危害。

    给蚊子做绝育手术

    科研人员最初发现通过给蚊子打“疫苗”——一种沃尔巴克氏菌,可以阻止登革热病毒在体内的复制。而进一步实验发现,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与野生的雌蚊交配后产下的卵是不能孵育的!于是实验室开始大批生产此类雄蚊并将其投放于室外,经测试灭蚊率达到90%以上。

    给蚊子做绝育手术(图源:ac-illust.com)

    以毒攻毒,以牙还牙

    这项灭蚊技术的灵感来源真菌孢子可以吸附并感染昆虫的现象,但在现实环境中要达到有效地灭蚊效果需要数量巨大的孢子。

    实验人员在观察繁殖池(图源:www.cnbeta.com)

    于是科学家寻找到一种名为绿藻的亲蚊菌株,利用遗传改造使其携带北非沙漠蝎子和澳大利亚蓝山漏斗网蜘蛛的毒素。

    科研人员选择了疟疾肆虐的布基纳法索农村地区作为测试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表明这种剧毒的真菌灭蚊率高达99%,且对其他昆虫无害。看来最近科学家们真是被这些蚊虫把惹急了,竟能研制出如此“恶毒”的灭蚊手段。

    蛊蚊心窍的灭蚊灯

    对电蚊香啧啧称赞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目前许多更强大的灭蚊神器已经应运而生。例如改造升级的智能灭蚊灯可以整合光电气三种要素,从嗅觉、触觉、视觉全方位对蚊子展开攻击。

    灭蚊灯模型(图源:百度百科)

    通过在灯中添加仿人体乳酸和二氧化碳,模拟人体的发汗与呼吸;通过模仿积水产生的湿气伪造一个适宜蚊子生存繁殖的空间;通用加入蚊子敏感的紫外线,还能够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蚊子要是遇见这只 “大骗子”,结局只会是有进无出一命呜呼。

    蚊高一尺,技高一丈。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人去认识蚊子的危害,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灭蚊武器的研发中,总有一天,人类可以完全摆脱蚊子这个讨厌的宿敌。


    参考资料

    [1]Apperson C S, Hassan H K, Harrison B A, et al. Host Feeding Patterns of Established and Potential Mosquito Vectors of West Nile Virus in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J]. Vector Borne & Zoonotic Diseases, 2004, 4(1):71.

    [2]Bentley M D, Day J F. Chemical ecology and behavioral aspects of mosquito oviposition.[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1989, 34(1):401-421.

    [3]Bentley M D , Day J F . Chemical ecology and behavioral aspects of mosquito oviposition.[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1989, 34(1):401-421. 

    [4]Chevillon C, Pasteur N, Marquine M.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Selected Genes in the Mosquito Culex pipiens[J]. Evolution, 1995, 49(5):997-1007.

    [5]Epstein P R , Diaz H F , Elias S , et al.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Signs of Climate Change: Focus on Mosquito-borne Diseases[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8, 79(3):409-417.

    [6]Kilpatrick A M, Kramer L D, Jones M J, et al. West Nile virus epidemics in North America are driven by shifts in mosquito feeding behavior.[J]. Plos Biology, 2006, 4(4):e82.

    [7]White D J, Kramer L D, Backenson P B, et al. Mosquito surveillance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tection of West Nile virus, New York State.[J].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01, 7(4):64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