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蚊子,你了解多少?
蚊(mosquito)属于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又称“蚊子”,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蚊虫共3亚科(巨蚊亚科、按蚊亚科、库蚊亚科),35属,3600多种和亚种。中国已发现370余种,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的蚊种超过半数。
蚊体细长,覆盖鳞片,足细长外观脆弱,口器在长吻内。雄蚊触角丝状,有环毛,一般较雌蚊浓密。雄蚊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有时亦食,但多数需吸血一次后体内的卵才成熟。不同的蚊种对寄主有不同的偏好,但多种情况下并无严格限制。蚊似乎为寄主的湿气、乳酸、二氧化碳、体热及运动所吸引,靠嗅觉发现宿主。蚊的叫声是翅的快速扇动引起;雌蚊扇动频率较低,以此可被雄性识别。
图1 蚊体形态(来源:百度百科)
蚊子是体内受精体外发育,雌蚊子受精后需要吸血才能让卵巢发育。它喜欢把卵产在清水中,如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大约三天就可孵化为幼虫(孑孓),幼虫以急促扭动动作游泳,吃藻类和有机碎屑,少数肉食性,甚至吃其他蚊。孑孓经过蜕皮,停止吃东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蚊蛹与大多数昆虫不同,能活动,靠胸部的呼吸管呼吸。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蚊,成蚊从蛹壳钻出后立即交配。蚊子寿命依种类而迥异。
图2 蚊子繁殖(来源:土流网)
蚊子的繁殖能力很强,孳生条件需要有积水。家庭水养的盆栽植物,例如富贵竹等都是滋生蚊虫的温床。还有就是路边井中下水道,水温不超过25℃,它便在那裏栖息、繁殖。更令它逍遥自在的去处是防空洞、地下室和窨井,这些地方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6~20℃,个别可达24℃,所以,这些地方堪称蚊虫的安乐窝。
2.为什么被蚊子叮后会痒?
也许人们会庆幸,炎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天气慢慢转凉,扰人的蚊子不会再那么猖獗了吧。然而,秋天的蚊子并不比夏天消停,而且被叮上一口同样会让人痒得抓耳挠腮,还会留下很大的红疙瘩。
那么,被蚊子咬了为什么会痒、会红肿呢?是因为蚊子带来的毒素吗?用手指掐蚊子咬的包能把毒素挤出来吗?其实,蚊子并不是“咬”我们,而是把它们长长的“吸管”一样的口器刺入我们皮肤下的血管中,然后吸食我们的血液,就像我们喝饮料一样。我们之所以感到痒,是因为蚊子在吸血的同时,为了预防血液凝固,就把一些口水吐在我们的皮肤里,这些唾沫携带着蚊子的毒液,并且多为酸性,而肥皂水能够中和蚊子唾沫的酸性物质,这也是为什么被蚊子叮咬后,可以用肥皂水清洗患处的原因。
至于红肿,那可不能全怪蚊子了,而是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察觉到入侵者时做出的反应。我们的身体把被蚊子叮咬的地方当成伤口,于是会传输一种被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到那里,在这种氨基酸的作用下,我们的微血管会扩张,与此同时,白血球、淋巴液等会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红肿的症状。
3.蚊子喜欢叮什么样的人?
有人做过实验,在一个环境里边谁会被叮咬的更多,最后得出的数据是,蚊子挨着谁近,谁就会被叮咬的频率更高一些。另外蚊子叮咬人,也会受一些个人体质因素的影响,比如皮肤表面的湿度、基础体温、皮肤表面的温度都会是吸引蚊子的一些因素。另外环境里边,如果局部环境二氧化碳浓度高,也是蚊子容易被吸引的因素。另外老百姓经常有的误区就是光照会吸引蚊子。其实蚊子喜欢黑暗的环境,所以在黑暗的环境里边被蚊子叮咬的几率会更高。所以这个误区是经常存在的。
图三 蚊虫叮咬(来源:搜狐网)
具体,蚊子喜欢叮如下六种人。
(1)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
此类人出汗比较多,由于出汗多,身上就会有汗液的气味,而蚊子的嗅觉很灵敏,寻到汗味后,就会向你盯来了,嗡嗡嗡的就会朝着你飞来了。婴幼儿由于新产代谢比成人快,因此也会发现身上总是会出汗,因此,婴幼儿也是蚊子喜欢叮咬的对象。
(2)呼吸频率较快的人
由于呼吸的次数快了,那么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也就会多,呼出的气体当中还会夹有其他的味道,这些气味随着呼吸一起传播到空气当中,蚊子就会依据味道来叮咬你了。
(3)穿深色衣服的人
经常穿深色衣服的人,也是蚊子喜欢追寻的对象。这个可能由于蚊子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穿深颜色衣服的人会让蚊子误以为是夜间到啦,造成蚊子的一种错觉,所以就会叮咬他吧!
(4)新陈代谢快的人
新陈代谢比较快的人,比如前面讲的婴幼儿,还有就是孕妇,还有就是一些患有疾病造成新陈代谢快的,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都是蚊子喜欢叮咬的人群。
(5)化过妆的人
化妆品当中大多含有硬脂酸,而硬脂酸恰恰是蚊子的最爱。所以为了安全的度过夏季,爱化妆的女士夏天尽量减少化妆,除非是一些必要的场合,可以适当的一些防晒霜涂就行了。
(6)饮酒的人
在生活当中,喝过酒的人一讲话,就会有酒气扑鼻而来,有时候即使他没有讲话,随着他的呼吸,空气当中都会飘着酒味。这样,当然就是蚊子喜欢叮咬的人了哦。
总而言之,蚊子叮咬人群不是依据血型,这是人们最大的误区。
4.被蚊子叮的危害是什么?
英国《柳叶刀》杂志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自1990年以来,登革热病例数每10年就上升近一倍,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就是蚊子叮咬。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传染病,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叮咬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后,经8至12天的潜伏期(也称为外潜伏期)后,具有传播该病毒的能力。健康人被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就有可能感染病毒,3至14天的潜伏期(也称为内潜伏期)后,部分敏感人群便会发病,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登革热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体温持续一周不退;出现皮疹,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很疲乏;出现“三红征”,即脸部、颈部、胸部发红,貌似“酒醉状”。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具有传染性。
因此蚊子身上可能会带有病菌和寄生虫等,所以防蚊举措是必要的。
5.科学防蚊,不信谣言
夏季蚊虫很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扰,大家都有各自驱蚊灭蚊的办法和看法,但其中有些方法是不科学的,谣言如下:
(1)谣言一:一滴香油能驱蚊
事实上,并没有科学依据证实香油能驱蚊。油性的东西都会产生油膜,相当于皮肤上产生了一层物理阻隔,蚊子不容易叮上。但时间一长,油腻感消失了,保护膜就会消失。所以,香油本身不能驱蚊,而油膜驱蚊的效果非常有限。更何况,油性液体涂在身上很不舒服,得不偿失。
图四 香油(来源:搜狐网)
(2)谣言二:喷驱蚊花露水等于喷农药
有传言说,“驱蚊花露水中含农药避蚊胺成分,喷花露水就是往身上喷农药。”避蚊胺(DEET)确实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研制的农药,用于驱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不过,抛开剂量谈毒性不科学。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涂抹,就是安全的。一般而言,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避蚊胺;2月龄至12岁的推荐浓度为10~30%;12岁以上等同于成人。
需要提醒的是,驱蚊液只可用于暴露在外的皮肤上,不能直接喷到脸上,不能接触伤口、眼和嘴,耳朵部位也要少用。给儿童使用时,应喷在大人手上,再涂抹到孩子身上
(3)谣言三:驱蚊草可有效驱蚊
图五 驱蚊草(来源:搜狐网)
目前,市面出售的驱蚊草主要是一种学名叫做香叶天竺葵的植物。有科研人员检测了驱蚊草等驱蚊植物的效果,结果发现,实验区域内的蚊虫对其无动于衷。事实上,这类植物中的香叶醇、香茅醇、柠檬醛等物质有一定的趋避昆虫作用,但仅靠叶片散发出来的气味驱蚊远远不够。这些物质只有在受到啃食等物理损伤时才会大量释放。
(4)谣言四:蚊子拍死在皮肤上致感染
据说,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可能进入皮肤,引起真菌感染,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当发现蚊子在吸血时,最好轻轻将蚊子弹走。
图六 电蚊拍
这种真菌只有在免疫力非常非常低的人身上才会致病,对于健康人群,这样的感染几率是很小很小的。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个罕见病例,大家无需因此恐惧拍死蚊子。因为蚊子叮咬还可能造成疟疾、登革热、丝虫病、脑炎、黄热病等并不罕见的疾病。所以,发现蚊子,消灭它是第一要务。
(5)谣言五:电蚊香对人体有害
图7 电蚊香
正常使用是没有危害的。夏天来了,很多人会用电蚊香液来祛除,电蚊香液主要是通过加热,将其中的一除虫菊酯等成分挥发到空气中,令蚊子等昆虫神经兴奋过度,最后死去,一般正规的电蚊香液都会进行安全检测,其中的挥发成分都会在安全范围之内,正确的使用电蚊香液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如果是直接接触或者食用是有害的,因此一定要正确的使用。
总而言之,了解蚊虫知识,科学驱蚊灭蚊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要的,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https://www.tuliu.com/read-113729.html
[2]汤波.蚊子为什么偏偏喜欢你[J].科学24小时,2020(09):32-35.
[3]秋蚊来袭别紧张——驱蚊攻略大放送[J].中国金融家,2020(08):126-127.
[4]何时雨.无“蚊”度夏,快来get科学灭蚊法[J].大众健康,2020(08):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