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名称:《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
作者:汪品先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428-7837-3/N·1162
作者简介:汪品先,1936年生于上海,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长古海洋学和微体古生物学,主要研究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开拓了我国古海洋学的研究,提出了气候演变低纬驱动等新观点。积极推进我国深海科技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倡强化科学的文化内蕴,并身体力行促进海洋的科普活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欧洲地学联盟的米兰科维奇奖,以及伦敦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荣誉。
内容简介:科学是个严肃的行当,科学家本不该是市井说笑的材料,但是科学家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有心人去发掘,"于无声处听惊雷",为此,有了这本《科坛趣话》,通过一连串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趣闻,来阐述科学的文化本性。
科学家故事避开了传统的正面介绍,从科学家的错误和争论入手,从侧面刻画科学家精神。科学趣闻则围绕空间视野和时间尺度分别展开:在科学趣闻的花丛中"采蜜",提炼出理性认识来拓宽视野;在穿越时空的阅读中"悟道",看到人类在自然界里的真实位置。希冀此番"趣话",能够对读者的独立思维有所裨益。
书评人 赵复垣 天文科学工作者
科学真是很有趣
有幸看到这本上海科教出版社出版的《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马上就感觉眼前一亮。为什么呢?书的作者是一位中科院院士,一般印象中凡院士的著述大都是“纯学术”的,而这本书看来还真不是,却是如讲故事或者聊天般的满是“趣话”,仅凭这一点,就值得坐下来认真品读一番了。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六章,分别是“科学家的错误”,“科学家的争论”,“科学家的性格”,“科学家和艺术”,“科学家和视野”,“科学家和寿命”。看看这些标题就会发现,书中的“趣话”涉及了一般作者很少或者从未涉及的话题。
在“科学家的错误”一章中,作者谈到科学家犯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不慎或某种局限性而无意为之,另一类是居心不良、另有所图而有意为之。对第一类错误,作者列举了科学史上人类对地球内部是否是空心的、火星是否有高级智慧生物和“运河”,以及生命起源等的认识和走过的弯路,其中很多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有过错误认识,例如牛顿、哈雷、欧拉、赫胥黎等。可以说,无论在历史上和今天的现实中,由于认识或条件的局限,科学家犯这类错误的情形实在是太多了,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对这种无意又很难避免的错误有足够的理解和宽容,而不是动不动就扣帽子、打棍子、兴师问罪、威胁恫吓、人身攻击等等。另一方面,对那些有意为之的错误,如剽窃伪造、弄虚作假等欺世盗名学术不端行为,真正做到零容忍,无论是谁,都要向全社会公开揭露,以作警示,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付出该付出的代价。
“科学家的争论”一章列举了科学史上发生过的在天文学、地球科学、遗传学等领域的重大争论。作者指出,在人类科学探索中争论不可避免,而科学就是在争论中发展前进;科学与宗教的一个本质差别是,科学欢迎、允许质疑和争论,而宗教的教义绝不允许质疑和争论,教徒必须笃信和无条件服从;政治因素有时会介入到科学探索中,会对后者产生很不利的影响。这些对读者都是很具启发性的。
在“科学家的性格”一章中,作者述及了科学家的个人秉性对他的研究工作的影响,这无疑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作者从“阿基米德跳出浴缸”,“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周期表”这两个故事入手,继而谈到牛顿、爱迪生、特斯拉等科学家。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不一样的性格和故事。例如牛顿在常人眼里可能就是一个怪人,喜欢独处还终身未娶,也专注过神学,还和法国科学家莱布尼兹争论是谁首先发明的微积分。读了这部分就会感觉到,科学发现没有固定的途径和模式,科学家也绝非总是高雅地坐在沙发上的“清谈客”。
“科学家和艺术”一章也是十分精彩。科学家是在探索大自然,而大自然就堪称最伟大的艺术家,所以科学和艺术结缘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达芬奇身兼科学家和艺术家,美妙的“黄金分割”和严谨的数学联系在一起,“分形”和“自相似”无处不在。在笔者的印象中,宇宙中的“棒旋星系”就以其形象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无限深邃和夸张的艺术之美。
“科学家和视野”和“科学家和寿命”两章更是值得一读。其中的“科学票友”、“地球生理学”等的说法也是别开生面,趣味横生。
总之,这是一本“神聊”科学和科学家的书。相信每一位读者在读过这本书之后,都会增加对科学和科学家前所未有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加热爱和崇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