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书评
  • 科普书评
    科学大爆炸

    图书名称:《科学大爆炸》

    作者:【英】罗伯特·丁威迪( Robert Dinwiddie )

    译者:郑怡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 978-7-115-43063-2

    作者简介  罗伯特·丁威迪( Robert Dinwiddie )是一位有30余年工作经验的科普作家、编辑与教育家,撰写和编辑了大量科普书籍,内容涵盖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诸多领域。

    内容简介  在这个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图书杂志和新闻报导中经常出现大量科学话题,常常引起公众广泛的讨论。在这本书中,有着30多年写作经验的英国科普作家罗伯特·丁威迪精心挑选了67个科学话题,并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大量图片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气候变化的原因、疫苗安全性、干细胞研究、转基因食品、DNA指纹图谱、宇宙的起源、黑洞、暗物质、进化论、板块构造理论、相对论、量子理论、万有理论等。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快速了解这些重要而又有趣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书评人:赵复垣


    科学,也可以很亲切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上已经有了很强的崇尚科学的氛围,科学普及内容的书籍也在坊间大量出现。我发现了这样一本科普书,它避免了通常讲述科学知识时难免要显出的一幅“冷冰冰”的面孔,反而让科学显得很“贴心”,很亲切。这就是英国科普作家罗伯特·丁威迪撰写的《科学大爆炸》。

    首先,作者设计本书讲述内容的切入点,不是习惯性地按照“数理化天地生”等学科顺序来安排,而是从人们接触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或者在工作或与朋友交流等日常生活中所可能遇到的科学问题来切入,这样就迎合并且激发了读者更加希望阅读和接受科学知识的欲望。这些问题包括疫苗的安全性、流行性感冒、DNA 指纹图谱、干细胞研究、转基因、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核废料处理等热门问题。还有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略显深奥的科学话题,如宇宙大爆炸、黑洞、暗物质、量子理论、质能转换、克隆技术等。

    其次,为了让大多数“入门级”的读者也能快速接受某个科学概念,作者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比喻,例如在述及地球的结构时,地球被比作一个切开的熟鸡蛋。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等层次,恰恰和地球的内部的结构层次,即地壳、地幔和地核等相对应,这种比喻的确是很贴切和很生动的。再如,作者把原子的分裂被比作切开一个苹果,把宇宙膨胀被比作正在被烘烤的烤箱里的葡萄干面包,这些都显得饶有趣味。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文并茂,大量插画被用来解释概念,而且很成功。

    关于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在原子中占据多大的空间呢?作者给出一个比喻:假如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50米,类似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原子核就仅仅相当于一个足球那么大。原子核外面的电子又有多大呢?电子只相当于足球场里的一粒灰尘,它在足球场里漂移着,随机地漂移在某些位置上。这样的比喻真是足够形象化,使得读者很容易理解某种概念。

    在解释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时,作者用电视机作比喻。电视机消耗电能,电视机工作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换成了光能、声能,还有热能,因为电视机也会发热。工人从高处把石块倒到卡车的车斗里,这个过程是把石块在高处所具有的势能,先变成快速下落的动能,然后在石块撞击车斗的瞬间,动能又变成了热能和噪声能。这些比喻都很生活化、通俗化。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人类面前的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了。这直接涉及到一个目前在科学上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要知道迄今科学家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命体来。作者特别讲到,有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或者复杂些的生命大分子,最初形成于太空中或邻近的行星(比如火星)上,然后由彗星或陨石带到了地球上。因为有研究显示,生命的基础材料一一多种复杂的有机物(碳基)分子,就存在于太空中,同时也暗示彗星表面可能含有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地球以外还没有探测到可直接判断为是生命的物质。当然这种可能性是很有趣的,很值得进一步探索。

    你爱吃海鲜吗?“生物放大作用”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是指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渐积累,越积越多。比如当海水被污染后,进入各种海洋生物体内而且积累下来,这个过程不可逆,有害物质只能越积越多。经过一环又一环的积累,最后,海洋生物被处在食物链“顶端”的我们人类吃到肚子里,进而危害我们的健康。陆生动物如猪、牛、羊等也有类似的问题。读了这一部分后,读者一定会对自己的食物安全问题加深认识和提高警惕。

    几乎每个人都患过感冒等常见的带有发炎、发热的疾病,服用抗生素是少不了的。这里主要就是指青霉素。1928年发现的青霉素,又叫做盘尼西林,曾经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你知道吗,人类后来又对青霉素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青霉素还是被命名为各种“西林”,如“阿莫西林”等等。这些,离我们的生活真是太近了,我们中有几个人没有跟它们打过交道呢?

    这本书中的科学就是这样地“亲切”!相信接触到这本书的读者,都愿意一直把它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