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
最简省实用的防治城市内涝的办法
投稿人:社科创新人 投稿时间:2025-09-23 09:52 访问量:

《最简省实用的防治城市内涝的办法》

      近几年来,随着极端气象的频发并呈常态化的趋势,逢雨必涝已成许多城市的共病现象,包括专家们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似乎也难解困局,比如首批试点海绵城市的武汉在现实暴雨面前也败下阵来,没起到专家们预想的目标,让海绵城市建设的巨额投入打了水漂。其实解决城市内涝只需改变下思路,用少量的投入就可产生有效的结果,我提出的方案就是给现有城市加装一个地下水柜网络工程模块功能就可以解决城市内涝难题。

      我提出的方案就是采用近地面的可渗透性地下水柜网络工程建设。城市地下水柜网络工程就是利用城市公共用地搞辅助排蓄水工程,具体就是按照城市现有的布局进行设计建设,即在城市交通线的人行道的边角线附近建设排水导流明沟,沿明沟线在人行道下面建设可渗透性地下水柜(蓄水200立方米左右为限),水柜以相距每公里左右设置一个且不影响其上面的行走功能,在居民小区的水柜可设置在绿化带内,将楼顶降雨尽量导入小区绿化带地下水柜中,小区排水明沟与交通线排水明沟相连,保证各个地下水柜水满自溢至其他水柜,再多余的雨水就通过城市现有的排水管网流走。该工程建成后就会在城市地下形成密如蛛网的蓄渗合一的水柜网络体系,将地面雨水尽量吸附于城市地下,既可涵养城市地下水层,又可为我所用。

     上面是我提出的建设思路,具体到工程中,我认为采用并联管池水柜建设比较简便易行。该工程建设不用封路和挖掘路面建在人行道上即可,具体就是在城市路面两边人行道每隔一公里处挖掘4米深、4米宽、20米长的坑,将大口径聚乙烯管(直径1.8米左右)分两排并列竖埋入坑中,管高3.8米左右能保证其上面平地面盖板即可,竖管两两通过15厘米口径小水管相连通,小水管从竖管底部起50分米处设置,由下向上每隔50分米设置连通小水管,如此形成并联管池,管池除在远离进水口的管道底部封闭外,其它管道底部敞开以利蓄水渗透,在该封闭管道内设置一台抽水机,方便向外排除清洁用水,可用其来浇灌绿化带、湿化城市路面或冲洗公厕。并联管池建好后封闭各管道上端口后覆土,再在其上面盖板,并联管池两端各设置一个30分米口径大小的进水管道与地面排水明沟相连,地面排水明沟可用水泥切割机在人行道边角线附近切割出一条宽深各12厘米的明沟以不影响路面功能即可,这样一个完备的可蓄水200立方米左右的地下水柜工程就建成了。

      用并联管池作地下水柜建设最大好处是成本低廉,一根长12米、口径1.8米的聚乙烯排水管价格是23000元左右,200立方米左右的地下水柜只需7根管道将其一分为三后并联就足够了,在人行道上用挖掘机埋建管池的费用也不高,加附属的抽水机及排水明沟等连通设施的建设费用,我计算了一下,一个完备的可蓄水200立方米左右的地下水柜工程只需要40万元费用就足够了,一个城市如果按照每平方公里设置10个这样的水柜就能基本上达到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了。各个城市可以参照该建设标准算出自己城市所需费用,比如北京市主城区如果建设这样的工程来根治内涝难题所需费用为1378平方公里x10个x40万元=5512000000元,也就是用不到56亿元的投入就可以解决北京市城区内涝难题,而且该工程相当于给城市建设增加一个模块,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原有的功能影响较小,施工简便,建设周期短,只需半年时间即可完工和投入使用。

     并联管池水柜的优点是一管有水、管管有水,方便雨水的蓄积、渗透和净化,该工程工艺简单、安全性能高、后期维护少,建设起来不扰民、投资少、见效快、可能只需中央拨付资金就够了,可减轻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该工程就像城市的一个模块,可根据当地的经济能力和实际需要进行嵌入建设,若得到实施,定能创造海绵城市节俭实惠发展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