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地震实时画面记录地震发生过程中,所释放的冲击波作用于地表面时,震区内的可移动物体在地震过程中的位置变化,处于地震环境中人们所受到的伤害进行一般分析,有利于我们在地震发生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自救方法,最大限度减小地震带来的伤害。注:相关的地震实时画面记录来源于网络视频资料。这是所说的地震发生是指冲击波传递到地表面的时间点,与震动波传递到地表面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一、上图为地震发生过程中,震区货架前后变化情况,(一)是冲击波传递到地表面之前,货架及货架上的商品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二)是冲击波最初传递到地表面,地表介质处于向上抬升阶段,处于以震中为中心的倾斜状态,同时作用于货架及商品时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致使少部分商品发生失稳、移位、跌落。(三)冲击波释放最大能量时,大部分商品发生失稳、移位、跌落。(四)地震在能量释放过程中,释放极强的冲击波作用于地表介质,地表介质在冲击波的作用下,向上抬升,当地表介质抬升到一定高度时,地表介质地表面发生拉伸而破损,形成地震裂缝,地表介质内的的强压气流通过地震裂缝向地表外急速释放,地表内的压力急速下降,压力减小,失去对地表介质的有效支撑,地表介质在重力作用下,急速下降复位。在这一过程中,地表介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地表介质表面的可移动物体和人保持相对运动状态,运动方向与震中正向垂直。地表面不可移动物体与地表介质连接部分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连接部分以上的建筑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与震中正向垂直。在惯性作用下,致使处在不同位置的货架向同一方向失稳、倾斜、倾倒。

二、上图为地震发生过程中,处于震区的移动物体、人们在不同时点上的位置变化。(一)是地震发生前的状态。(二)是冲击波传递到地表面时,地表面向上倾斜,室内可移动物体及人们因建筑物的倾斜而与震中反向移动。(三)、(四)随着冲击波作用于地表的强度加强,建筑物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加大,室内可移动物体发生快速移动,人们失去有效的身体控制发生跌倒。(五)、(六)当冲击波释放减弱时,地表介内的压力减小,失去对地表介质的有效支撑,地表介质在重力作用下,急速下降复位,产生惯性,室内可移动物体、人们在惯性的作用下,向震中方向快速移动。

三、处于震区内的水池内的水,受地表面的倾斜作用,发生前后摇晃,其向方与震中垂直。是判断地震震中的有效方法。

四、上图为震区室内在地震发生过程中的位置、形态变化。(一)震前室内物品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二)、(三)、(四)地震发生过程中,室内物品跌落、倾斜、倾倒情况。其方向与震中垂直对应。

五、上图为二组地震发生时,处于建筑物内的人们所受到的伤害。第一组图(一至四图)通过地面光线投影判断,室内人员处于平房一层内,地震发生时并没有极速离开建筑物内而受到伤害。第二级图(五至八图)处于室内的人们,体感地震发生时,快速躲避到桌子下面,在地震能量释放过程中,桌子、高柜受建筑物的倾斜及惯性作用,发生了移动、倾斜、倾倒。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地震发生过程中,正确判断地震震中方位,快速远离建筑体、可移动物体是合适的避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