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学家故事

丁光生(1921年7月23日-2022年10月6日)

我国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第一代编辑学家

籍贯:安徽阜阳

院校: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

成就:创制首个被美国仿制的中国新药;主编早期被SCI收录的中国学术期刊;“Editology”(编辑学)的命名人。

 
丁光生:药界巨擘,后学师表    

1951年,朝鲜战争处于白热化,丁光生面临人生抉择。他放弃在美国的发展机会和优渥待遇,突破艰难险阻,应召回国。他以自己卓越的才能和学识创建了国内最早的抗高血压病和抗血吸虫病药物研究室。由他带领的团队经过反复实验筛选和临床试验,找到了安全、强效的锑剂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钠,拯救了无数血吸虫病患者的生命。1977年二巯基丁二酸钠作为重金属中毒的首选解毒药载入中国药典。而后,被美国FDA批准仿制用于儿童铅中毒。1980年,丁先生受命创办《中国药理学报》,并担任主编。他以国际标准制定并不断完善的《投稿须知》长达8页,成为其它学术期刊的稿约模板。该刊是早期被SCI收录的中国期刊,为中国药理界赢得了国际话语权和平等竞争机会。1982年,他又创办了《新药与临床》。两刊多次获中科院和国家期刊一等奖。

几十年来,他每天凌晨就到研究所上班,节假日也不例外,对工作精益求精。他待人坦诚至真,用赤子之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位人。他百岁华诞之日,即便因青光眼双目失明住院,依然乐观拥抱生活,询问来访学生所里有什么新成果。秦伯益院士曾赋诗赠丁光生:“丹心报国渡重洋,细雨润物绣华章;几案常展经纶书,杖履不涉名利场。新药评价自君倡,期刊规范赖翁扬;最是难能可贵处,直人快语暖人肠”。此诗正是丁光生科学生涯和人格力量的真实写照。

个人经历    

1950年获芝加哥大学药理学系哲学博士,同年受聘该校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7月回国筹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药理研究室。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1年入选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1994年获全国侨联“爱国奉献奖”。1995年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先进个人。1997年获中国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和中国出版协会“韬奋出版奖”。曾任世界卫生组织顾问、上海药品评审委主任,业绩入载10多本国内外“世界名人录”。

相关科学成就    

针对建国初期培养人才的迫切需求,他博采先进科学理念,精心设计了5个系列报告:如何做科研工作、如何查文献、如何做实验设计、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写论文。内容深入浅出,表述生动活泼,名驰遐迩,全国数百单位相邀。神经药理学家池志强院士说,5个报告不仅自己受用一生,还在留学苏联期间将精华逐一传授给师弟秦伯益。金国章、唐希灿二院士谈及系列报告时都表示受益极多,非常感谢丁先生的培养。更有众多药界后学难忘当年争得一席听他报告的享受。

生活图片
科研成就
个人经历

生活图片

发布时间:2021-11-03